小时候回腾冲老家时,见过许多吊井,有单眼的、双眼的,还有三眼四眼的,井栏都是用整石凿出来的,像件艺术品。趴在井栏边往下看,少说也有几丈或十几丈深,所以各家各户来挑水时,扁担上都会挂着满满一大圈棕绳,以拴吊桶取水用。吊桶打水是很有讲究的,有经验的轻轻一摆绳索,水便灌满了;初来乍到的人,任你怎样摆动,桶就是浮在水面,沉不下去,只有经过慢慢摸索,才能掌握打水技巧。
这些井有私家的,也有公用的,大多都在百年以上,有的历史更是久远。很多井栏口沿上,被绳索勒起了一道道深深的绳印,让你看到了岁月的痕迹,透过这些印迹眼前会浮出古人在井边汲水洗菜的情景……有的井栏上还镌刻着吉语和造井的日子,书法极好,后来有人做成拓片,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既美观又有补风水之意,很有些意思。
关于吊井,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谜团。我一直在想这么深的井,古人没有现代工具,是怎样挖出来的,井壁的石头砖块又是怎样一层层从下面砌起来的——如果按我的想象,打一口井将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直到有一天,我家也打了一眼井后才弄明白,打井是古人的大智慧,而打井的古法依然在民间得到了传承。原来不是像我想象要先挖掘好很宽大的深坑,然后从最下面层层往上砌井壁,最后回填。与我的想象恰恰相反,是在上面挖出一两米略宽于井口的坑后,先砌好一段,然后再掏空下面,让砌好的井壁慢慢往下落,落稳后又继续接着砌,就这样边砌边掏,井壁由上往下慢慢沉下去,井就打成了。现在虽改为用水泥管,但原理是一样的,十三米深的井,一对年轻夫妇几天就能打好,我想他们也算是打井文化的传承人了。
井打好后,我到老家去转了一圈,想找一个绳印累累的井栏来增添点怀旧的韵味,但没能找到,原来的很多老井已被掩埋在新的高大建筑群下了……
作者:倪国强 责任编辑:谢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