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森
今年是王一亭先生 (1867—1938) 诞生一百五十周年。
王一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大师,与吴昌硕先生一起被尊为“海上双璧”,而且他还是一位很有作为、贡献巨大的实业家、慈善家、佛学家及社会活动家。
在近期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我有幸观看了王一亭先生的曾孙王孝方先生提供的 《王一亭七十寿庆》 电影纪录片,八十一年前的历史人物迎面走来,上海往事再现眼前。
纪录片全长四十五分钟,系无声默片,对王一亭的七十寿庆活动作了全程跟踪记录,拍摄于1936年12月21日至23日,地点是王一亭在南市乔家路的海上名园“梓园”。尽管没有标出品单位,但根据王孝方介绍,这是叶恭绰和王一亭的长子王传薰请了当时上海电影公司的朋友拍摄的,可算是颇为专业。只是由于时间的漫长及保管上的问题,有些场景已有点模糊,但大部分镜头还是清晰的。
园林秀丽、建筑典雅、中西合璧的梓园,是王一亭晚年的生活居所。“梓园”题匾出自他的好友吴昌硕之手笔。纪录片的镜头叙事也由此开始,从园内绿木扶疏、荷塘鱼嬉的楼台水阁、假山曲径到园中飞檐翘角的方亭内,小乐队正在演奏寿庆之曲。接着切入主题,宽畅的大厅门口,高悬着中国佛教协会所赠的“无量寿佛”立轴。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寿幛、贺联及名人字画。厅内中央的寿星台上方,是王一亭早年习画的老师任伯年的巨幅 《麻姑献寿图》,台上红烛璀璨,供果鲜美。老寿星王一亭身穿灰色的布长衫,戴着一副黑圆框的眼镜,含笑端坐于太师椅上,面对前来贺寿的宾客俯首答礼。厅中的两根红漆大柱上,分别挂着笔墨遒劲、气势豪放的抱柱楹联:“善画于书至今罕匹,能慈则寿自古已稀。”横匾为:“茂德高年。”
王一亭出生于上海浦东南汇周浦,早年投身航运,后与李平书、沈缦云等创办“立大面粉厂”,从此正式跻身于上海实业界、金融界。辛亥革命中,他加入同盟会,出资出力,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是上海光复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王一亭晚年主要致力于慈善赈灾事业,先后创办了上海孤儿院、中国救济妇孺总会、上海慈善团等十多个很有影响的慈善组织,成为公认的上海慈善界领袖人物。为此,吴昌硕在《白龙山人小传》 中曾说:“以慈善事业引为己任,绘图乞赈,夙夜彷徨,不辞劳苦,于是四方之灾黎得以存活者无数。”王一亭亦是一位功力深厚、造诣全面的书画名家,初以海派书画翘楚任伯年为师,在笔墨技法及结构造型上深得任氏精髓,后又问艺于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深得缶翁之法要,笔墨厚重凝练,气势雄强老辣,极富金石气与诗化性。吴昌硕诗赞曰:“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活泼泼地饶精神,古人为宾我为主。”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一亭将自己的书画作为公器,大都通过义卖来赈灾行善。为此,纪录片专门用了一些特写镜头,拍摄了王一亭的书画作品。
正因王一亭的积德行善、济世助困、广结善缘,因而他的七十大寿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纪录片以较大的篇幅拍摄了12月21日 (寿庆正日) 的热闹场景。镜头中,来客络绎不绝。嘉宾云集于大厅内,王一亭正嘱托自己的长子王传薰去接待贵客。于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下,各界的名人一一亮相,张群、潘公展、虞洽卿、黄炎培、叶恭绰、太虚法师、圆瑛法师、李大超、梅兰芳、刘海粟、王个簃、褚辅成等也在其中,可谓三十年代上海各界名人一次难得的大聚会。寿宴正式开始时,镜头对准了儒雅的叶公绰,他致寿庆祝词,并宣读了由刘海粟所撰的寿文:“斯其人之名与寿,诚有迥绝于寻常者。如吴兴王一亭先生,早岁学通三才,致力绘画。旋更殚心实业,对于社会慈善事业,知无不行,行无不果。比来感世道陵夷,虔修佛学,而仁民爱物之心,至老不衰。居沪四十年,妇孺莫不敬慕之。唯仁者寿,非异人任矣……”镜头所扫之处,众多嘉宾纷纷鼓掌。接着是李大超汇报筹备永久纪念寿翁的各项设想,如在龙华建“一亭堂”,由湖社同乡购置寿屏,请戴季陶撰写寿文等。当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 《申报》于12月21日当天即发新闻 《本市各界公祝王一亭寿诞,今日正午跻堂称觥》:“于今日下午,即假座南市乔家路梓园,载酒名具,跻堂称觥。刘海粟氏并亲撰寿文。”
综观整部纪录片,王一亭似乎并不风光,他总是低调默然地坐于厅堂一角。据王孝方介绍,王一亭本人本不想搞此次寿庆,他认为时局不稳,国家多难。但老友蔡元培认为正值危局之时,有必要弘扬王一亭慈善济世、爱国护民的精神,以增加民族凝聚力,于是力促此事,并请叶恭绰、刘海粟负责寿庆。为此整个寿庆谢绝一切娱乐游戏及堂会演出,三天寿宴全部是最简单的素席。镜头拍得相当清晰,每桌上没有酒水饮料,仅是四五个小盆素菜,其节俭为人称道,更见寿翁的高风亮节。纪录片还专门拍摄了寿庆的唯一礼物,由缶翁弟子王个簃编辑的简陋的《白龙山人》 画集,王一亭在 《自序》 中谓:“余自少嗜画,长乃益勤,游踪所至,便尔凝想,即习见花木果实虫鱼鸟兽之属,以迄天时人事之繁賾,罔不探索模拟,而于古代名迹涉猎尤挚……”
纪录片的高潮是宴庆后,王一亭在自己的画室当众挥洒翰墨,丹青作画。寿翁一拿起毛笔后,潇洒敏捷,只见他提笔勾勒,泼彩敷色,显见功力不凡。为感谢梅兰芳的专程前来贺寿,王一亭专门精心为梅兰芳画梅迎春,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梅兰芳站在寿翁的身后,聚精会神地观赏,纪录片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定镜头 (见上图)。王一亭为自寿而画了整四尺自画像,长衫布鞋,面容安然,神态淡泊。自题诗颇为幽默:“岁月不居频搔首,昔日蒙稚今成叟。生平事业我何有,揽镜自看愈老丑。且饮墨沈依疏牖,秃笔纵横珍蔽帚。兴到不须浇斗酒,五言七言常挂口。只道劫波翻久久,天方蹶兮时蒙垢,兀立风前人知否? 愿乞如来一举手,心太平处作自寿。”
22日的寿庆活动主要是王一亭的女弟子杨氏的宴贺。23日为家族自庆贺寿,王一亭与夫人端坐于上,各房儿媳及孙辈叩拜,有儿孙模仿王一亭的行态举止,颇为滑稽。镜头推出了一个大蛋糕,由王传薰主切,并第一个递给寿翁。纪录片还拍摄了王一亭的生活镜头,如作画写字,礼佛诵经,抱孙行走等。最后是大厅前王一亭寿庆的全家福照片。也就在这厅前台阶上,1922年11月13日,荣获诺贝尔奖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夫妇与王一亭及于右任等曾在此合影。爱因斯坦因赴日本讲学途经上海,专门赴王一亭的梓园游览园林、观赏字画、品尝海派菜肴,他对王一亭热情周到的款待很满意,在答词中谓:“今日得观多数中国名画,极为愉快,尤佩服者王一亭君个人作品。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