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跋涉,沉浮奋斗。新中国成立70年,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的文化艺术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塑造,也铸炼着艺术家的历史情怀。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美术创作迎来了一次发展和繁荣期,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佳作涌现,美术界及艺术院校的创作观念、教学方式经历了深刻变革,艺术家们创作出了一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杰作。
当前,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精神和自信力量,凸显坚定的、自觉的文化担当。这源自70年来国家的发展,源自几代人的成长,源自中国道路、中国实践的选择与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坚定地立足本土,深耕大地,举人民中心之旗,树中国精神之魂,着力建构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我们一定要头顶中国文化之天,脚踏时代生活之地,顶天立地,坚守文化自信,培固文化根基,铸造文化高峰,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身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他更感肩上的使命新,任务重。
作为连续15年的“老代表”,最近两年又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会。17年来,他最关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文化的内容。
据悉,中国美术学院的“千村千生”基层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一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校长,他大力呼吁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走向农村、了解农村。
“上世纪80年代,我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时名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后,曾到当时正在修建的乌溪江水电站进行绘画创作。我始终忘不了眼前雄伟的大坝、常年流动着的建筑工人和那些生长在大坝上的孩子们。以乡土为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传统。过去1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学生结合下乡体验生活的课程,为当地老百姓画壁画、写毛笔字,并开办美美讲堂、参与文化礼堂建设,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他表示。
年复一年,学生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中,在乡村文创产业发展中,都做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他们了解农村、了解山水、了解百姓、了解文化、了解历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力量。
在他看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四点非常重要:
一是保乡土。许江呼吁专业人士更多地深入农村,对传统乡村进行全面认真的调研,并对文化地标进行保护。遵循保护为先,同时把景观功能和文化旅游、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二是倡乡风。要提倡建立好的乡风民俗,要重视今天的新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农居生活的联系,重建乡风民俗。我们还要审视农林牧渔与自然山川、地理风景的关系,塑造一村一器、一村一俗,不断优化农家的风情,提升乡村的风味。
三是兴乡文。目前,浙江已经有超过一万座文化礼堂。我们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它,用数字化的媒体方式武装它,使文化礼堂不仅成为乡村娱乐学习的场所,还能成为兴盛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农村的故事有新的延续。
四是聚乡心。面对城市化大潮,我们要重建乡民对原乡的热爱和信心,重塑他们对家乡深切的承诺和责任,聚集起值得世代相传的乡村共同体的习俗和心愿。
综合自光明网、浙江新闻等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