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3月3日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湖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施一公介绍,过去两年间,西湖大学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6000多份申请,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80%以上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优质学子。
他还说,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根据他很多年经历以及调研感觉,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他表示,“我们需要培养更多配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
那么西湖大学能否达成目标?且来听听施一公怎么说。
问:您创办西湖大学的愿景是什么?
答:过去一年我和很多同事一起正在全力以赴创办西湖大学,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主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西湖大学有这样的底气?因为西湖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建国70年里,尤其是过去二三十年,国家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普及。过去两年,西湖大学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6000多份申请,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80%以上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优质学子。
西湖大学不仅是应时势之变,也是应教育之需。众所周知,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根据我很多年经历以及调研感觉,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还要更多原创和突破,我国的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这样说,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我们需要培养更多配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对我而言,这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
问:创办西湖大学有哪些困难?
答:因为西湖大学是新型大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新生儿,从出生、走路有很多东西要学,这个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困难,需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正是因为难,才有意义。
当然,问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不是我们办学有多难,而是接受的支持有多大,我们真的很感动,无法用几行几页纸来表达,总感觉有太多的人没来得及感谢。
西湖大学创校两年以来,我们已经收到社会近万人的慷慨捐赠。举一个例子,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给我们递上了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
周先生非常的支持西湖大学,他带来的实际上是当地的华侨华人希望西湖大学助力祖国强大的殷殷期盼。他动情地说,对我们而言,我们就是离天最近离祖国最远的华夏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希望祖国强大,科教兴国。
这些故事讲不完,大家都是为一个共同目标做一件事情。
你问我们办学有什么难,我们有什么难的呢?有国家重点支持,有全社会的理解和鼓励,有点小难处都不值得说,因为新生事物,怎么能没有眼泪?
问:西湖大学的办学有中国特色吗?
答:办学方式本身就是中国特色。一开始是我们建议创建一所新型大学,从国务院到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到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包括社会力量,都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西湖大学财产不属于个人,不属于校董会,是社会资产,我们整个社会拥有西湖大学,因此西湖大学会传承下去。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最长久的办学方式,这就是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才能用这种方式把西湖大学做起来。
问:目前国内科研注重数字化的指标,西湖大学会有新的评价体系吗?
答:指标体系是智慧棒,引导一个国家的学术评价、科技发展。总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进步非常快。
但现在科研发展,有些还是很看重指标的数字,比如文章发表数、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如果过分强调数字化的指标,可能会把大家带到一个比较窄的道路上,忽视了对社会有贡献、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
西湖大学因为小,所以比较容易做。我们向捐赠人、向社会承诺,不会把这些指标,作为学术判断的主要依据。
问:具体将用什么评价方式呢?
答:我们希望以国际化方式,有国际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会来评价,一位科学家,主要看他的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
如果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宁愿花5年、10年时间,研究出对人类有用的成果。而不是花一两年时间出几篇文章。
我觉得评价体系是一个导向,开创一所大学一定要有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不仅仅是有多少校友是企业精英、政府领袖,我们会以对人类重大的发现有多少贡献来衡量。
尽管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心里充满信心,希望10、20年后,回望西湖大学,原来你们真的是能代表中国人的智力水,推动了人类知识前沿,具有重大意义,把成果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和产品。
此前,施一公在出席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毕业典礼发表演讲时,曾寄语毕业生:“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你真实的内心、你的梦想,远远重于外界和他人对你的看法,重于层出不穷的热点潮流和社会舆论。遇上冷风雨,何妨吟啸且徐行。”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观察者网、新京报、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