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领域流传着一句话——“药材好,药才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饮片处方数逐年猛增,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资源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比如野生中药材短缺、道地药材以假乱真、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建议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改善中药重金属污染现状。
2016年,新华社发布时评《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强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中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息息相关,并为中药材的品质敲响了警钟。
据报道,我国中药材因为重金属残留等问题而导致了其出口额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额的1%。防治环境污染,尤其是保障中药材生长区域生态环境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条件。
吴焕淦委员调研发现,目前中药材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铅、汞、砷、铜等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为解决中药材资源与质量问题,多部委制定了《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从多角度深层次提出以保护中药材,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还牵头制定、并颁布ISO国际标准《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
这以后,中药材重金属超标率有所下降,但吴焕淦注意到,从源头上防止中药材重金属污染,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即防治污染、合理选择中药材种植环境。
他建议,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区域、及时治理已污染或经检测重金属超标区域、大力加强中药材生长阶段周边环境管理、逐步推广集约化种植、生产中药材。
他还谈到,组织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提高污染防治水平的重要一步,开展中药材种植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与健康调查研究对于中药材保护乃至人民的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