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双碳’的底气来自何方?如今,我们正通过高新科技来实现科技强国梦,向世界展现真正的大国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展示了团队通过钠离子电池实现先进储能等一系列最新工程和技术成果,赢得台下不同专业、80余名大一新生的热烈掌声。
这是上海大学首开的“能动天下”思政选修课首讲,邀请院士作为神秘嘉宾,多个专业领域“大咖”联袂授课,为00后大学生理解“双碳”战略带来耳目一新的角度。同时开讲的还有“美丽中国”思政选修课,同样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22年11月,上海大学第一时间开发“理论中国”系列新课,让冒着热气的新思想,更接地气地走进学生心里。上海大学首创“项链模式”并持续推出系列思政“金课”,迄今已累计开设近20门“中国系列”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近来更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和专业教育教学,为推动青年学生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使命而不懈努力。
从高新科技视角阐释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能动天下”“美丽中国”等课程思政新课,从高新科技视角阐释“双碳”和生态文明思想。“双碳目标”仅仅是绿色减排吗?今天我们如何推进“能源革命”?我们距离“人造太阳”和“开发月球”还有多远?在课堂上,来自环境、化学、经济等多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为青年大学生带来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上大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聂永有教授,从经济、能源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何以“能动天下”的重要意义。他告诉学生,推动“绿色消费”、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等,离不开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等支持。
毕业于上海大学的吴明红也作为“学姐”鼓励青年学子,无论学习理工、人文,还是经管等不同专业方向,都需要尽早树立目标,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挑战自我,勇立潮头掌握关键技术,以青春智慧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专家学者全新角度的讲述,令青年学子心潮澎湃。大一新生孔德蕊感叹,“我第一次上课见到这么多不同专业的‘大咖’。没想到一门思政选修课不乏硬核内容,让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了更深认识。”新生杨铭宇则对老师介绍的未来新能源开发、相关技术发展很感兴趣,“青年强则国家强,我有志于从事双碳相关研发,为人类未来勇担新时代青年的应有担当”。
打造“项链模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
从2007年开始,上大首创“项链模式”思政教学,邀请不同专业、不同学院教师加盟,从各自侧面阐释新思想理念,打开学生学科视野,挖掘专业内容中的思政元素,15年来,“项链模式”已在全国多个高校推广,多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
上大教务部副部长顾晓英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打造“高颜值”“高言值”的高校思政“金课”,所有学科都在行动。通过“一学科一课”系列思政选修课,实现全校资源共建共享,并联合全国各地高校组建思政课程联盟,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内容。如今,全校已形成人工智能、大国方略、红色传承等系列精品课程,“中国芯路”“体育中国”等深受学生欢迎,选课名额常常被“秒抢”。
此外,不断壮大的思政名师队伍,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也为课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上海大学设有十多个校级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2022年,上海大学又有3名教授入选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多门课程获评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多个院系教师第一时间组织集体备课会,思政名师和青年教师集思广益,以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方式交流热气腾腾的理论学习成果,将新思想更好融入日常教学。
作者:储舒婷
编辑:施薇
图源:上海大学新闻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