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已成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新“开门七件事”,不少人的快递包裹“飞奔”在路上。去年一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支撑网络零售额近11万亿元。但随之出现的是“超八成快递个人信息‘裸奔’,还存在被批量售卖的风险”——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每天接触大量快递,对快递面单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关注已久。
她告诉记者,早在数年前一些快递公司就推出了“隐私面单”,用特殊符号隐去用户的姓名、地址等关键信息,并由快递小哥在终端解码、配送。不过,经长期调研发现,这类“隐私面单”的使用范围很有限,一些快递公司“偷懒”直接暴露客户信息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一方面,由于部分消费者重视程度不够,或是界面操作不够便利——譬如有的隐私面单选项比较隐蔽,不易找到;有的是作为增值选项出现的。
另一方面,使用隐私面单也增加了快递小哥的工作量。“会影响配送效率,快递小哥不爱用。”
当快递隐私面单普及率不高时,收件人只能各显神通“自我保护”。譬如在收件后,涂抹个人信息栏或者剪碎快递面单。电商平台上,快递涂码笔、热敏纸涂改液等商品也层出不穷,但事实上并不“解渴”,“快递配送流通环节多,收件后的涂抹剪碎效果有限,更多是求一个心理安慰”。
为此,王伟建议,从法律层面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好现有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譬如,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快递企业在考虑配送效率同时,也应强化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责任,进一步提高隐私面单使用比例,保护个人信息。企业还应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加强对人员的监督管理,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及用户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技术手段的优化升级也刻不容缓,“用技术迭代解决影响配送效率问题”。她说,简化信息解密流程,才能让终端配送真正实现效率和安全的平衡。
“只有多管齐下,将各方责任都压实了,才能持续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真正筑牢快递信息安全的‘篱笆’。”王伟这样表示。
作者:王宛艺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