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
我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增量是之前的4-5倍。我国需要求职的总人口中,大学生占市场新求职人员总数的2/3。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可以从增加应届生就业岗位,提升应届生职业技能,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化,引导高校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等方面入手。
顾祥林在调研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据华中师范大学官网发布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普通师范生33.23%未就业,非师范生23.76%未就业。另一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熟练工、技术工持续性短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新增市场主体对就业拉动作用下降。”顾祥林介绍,据相关市场机构测算,到2020年,平均每新增一个市场主体,只能带来0.5个新增岗位。同时,高校毕业生择业观也在发生变化。例如,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突破900万。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突破450万,相比上年增长85万,达到历年最高。“应届生的‘慢就业’现象减少了市场活力,形成经济下滑和就业不振的负面循环。”
顾祥林建议,新基建、乡村振兴等新上项目要有一定比例的应届生招聘比例。要让更多应届生在就读城市或家乡本地就业,减少择业成本。在提升应届生职业技能方面,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实施高校在毕业生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尤其是督促职业类高校全面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更新职业培训模式。他建议各级政府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校企联合的办学机制,对进入毕业年级的学生定期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
为提高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企业就业容量,顾祥林也提出几点想法。
他建议,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应届生创业环境;积极拓宽学生创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毕业生创业;加大对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发挥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就业容量;对创新实体进行跟踪服务,打造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
同时,要利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合力支持就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财政补贴企业交纳社保的方式鼓励招聘应届生。
“引导高校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很重要!”顾祥林认为,高校毕业生需要做一个人生的“预算约束”,即调整自己对于工作的预期,不能一味只是考研、考公、考编制内岗位,防止出现用毕业后的各种考试来拒绝就业的“新型啃老”现象。
“社会、高校要营造气氛,鼓励学生首先要实现在社会中的经济自立,引导应届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培育‘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职业经验后再结合本人自身发展规划,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作者: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除说明外均为受访对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