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建议都有人跟进,并迅速收到部门反馈,”每次参与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总会被建议反馈速度“刷新”认知。
高效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代表建言的份量之重。每次会场发言,周燕芳都“慎之又慎”。一份不过千余字的发言稿,也总是反复打磨、再打磨。“只有讲到点子上、关键处,才能更好推进问题解决。”
五年来,她不仅将视线聚焦在熟悉的保险领域,更延拓出了不少新“知识库”。长护险立法、未成年人保护……一次次实地调研中触及的民生痛点,成了她今年的建言焦点。
盘活养老大市场,呼吁为长护险立法
“叮……”,手机对话框弹出一条新闻,内容是最近刚发布的《“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点开页面,周燕芳饶有兴致地一口气从头读到尾。
履职近五年,她对各类法规政策的敏锐度不断“进阶”。“过去是看表层意思,如今是深读内涵趋势,”全过程参与讨论、审议、表决后,她更知每款法条背后的字斟句酌。
“这份规划很全,几乎覆盖到了所有相关领域,”但周燕芳坦言,现今面临的现实难题是如何更好落地。”她留意到,《规划》中特别提及了长护险。
近年来,国家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了两批共49个试点城市。“新政策释放出的积极导向,正确确实实改变着整个养老产业,”对此,周燕芳深有感触。
长护险的诞生,彻底盘活了养老大市场。一方面,更多护理人员开始踏进院内护理、居家护理这一新领域。另一方面,养老护理床位的需求也不断攀升。各地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也陆续将提升护理床位比例列入“任务项”。
周燕芳认为,经过一段“试水期”后,长护险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下一步,亟待借由国家层面立法固化好经验、好做法。这样一来,就能解决各地在实践中标准不一、做法有差异等问题。
此外,她还建议,应当把康复治疗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加强国家和社会层面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认可,由此破解服务供给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存在的良莠不齐现象。她期待,借由更精细精准的顶层设计,破解现实之困、发展之难。
直面“法官妈妈”之惑,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周燕芳既关注“老”的未来,也挂怀“小”的成长。拥有全国人大代表这一特殊身份后,她得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触及更多“平时视域”之外的人群。
最近,她前往长宁区法院少年法庭参观。此前,她并不知晓,这个小小法庭已有三十八岁“高龄”。1984年,长宁法院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少年法庭,迈出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关键一步。
“真正走进法院、走近法官,你才会深刻感受到,原来他们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还遇到如此多困惑迷思。”周燕芳说,虽然《民法典》等相关法条中已明确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等可成为困境儿童的监护人。但实操中,由于细则尚未明确,个案情况可以说千差万别。
以长宁法院少年庭为例,数十载实践中,诞生了许多“法官妈妈”“法官爸爸”。但单纯依靠司法途径,他们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就学到户籍,这些现实之困,常常让他们“一筹莫展”。
周燕芳留意到,就在3月1日,修订后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修订)》对临时监护期限进一步明确——“一般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上海今年还首次将“新增200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超大城市上海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有不少新探索、新做法,”周燕芳希望,能将这些“金点子”在全国两会现场分享,呼吁国家层面的立法修订,进一步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