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名字里有一个生僻字会怎样?
除了显得与众不同之外,在办理线上业务或需实名制登记的场合,有可能遭遇“查无此人”的窘境。“不能因为父母给我取的名字里有生僻字,就不让我办事了吧?”一位名字中含有生僻字“?”的网友,在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上发问。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经数千年流变。在加强汉字规范化运用的当下,还有这么多人被生僻字困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这一问题引起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的关注。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拟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国家生僻字库、更好方便群众办事的建议,“生僻字已经成为继老年人不适应信息化系统之后的又一个‘数字鸿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予以解决”。
导致生僻字不能正常应用的根本原因,是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技术标准在不断进化。汉字字符由二进制编码组成,如果一个字没有被收录进字符集,那么信息系统自然也就无法处理。字符集作为一种国家技术标准,经历几十年发展变迁,由最初的6763字,扩展到目前的8万多字。
然而,大多数现行的信息系统,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导致使用的字符集版本也不同。遇到超范围的生僻字,采取的处理办法也不同,因此数据流动和业务协同方面存在技术障碍。
图源:视觉中国
邵志清介绍,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已进行一番探索。去年9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市大数据中心联合对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服务事项涉及的信息系统,进行生僻字支持改造,依托“一网通办”技术体系建立生僻字云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试点银行、生活缴费等企业纷纷加入,极大方便群众办事。
邵志清建议,要从国家层面根本上解决问题,统一技术标准建设生僻字字库,统筹各地各垂直部门的信息系统生僻字改造工作,从而让生僻字跨省跑起来。
作者:周辰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