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沪全国人大代表抵京,出席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迎接党的二十大,即将启幕的全国两会注定意义非凡。这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公开课”。
一次次调研、一场场座谈,观点碰撞、意见汇聚、方案协商,代表们从庞大“信息池”中提炼出关注度最高的“人民呼声”,并把它们带往两会现场。
剖析代表们议案、建议中的“关键词”,其中既有关系国家战略的数字贸易、税制改革、市场主体退出等,也有回应民生关切的为老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等。这恰印证了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大政方针到衣食住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都能提建议、得反馈、有落实。
就在赴京参会间隙,代表们还在抓紧修改完善议案、建议、大会发言。“要把最精炼简要的观点生动地讲出来,才能在会场得到更多关注。”
凝聚集体智慧,为市场主体发展扫清“拦路虎”
细剖议案、建议中的“高频词”,市场主体成了不少代表们的关切。
过去一年,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法院商事审判工作、数据立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9个主题,分12条线路开展视察。 调研中,许多代表们看到了中小企业发展之困。
图为邵志清代表
邵志清代表关注工程建设领域中小企业的“准入难”。他留意到,去年6月以来,测绘资质等级类别已压减85%以上。然而,不少企业仍因从业时间和业绩等原因被“拦”在竞赛场外。他建议,要合理规定资质要求中的认定限制条件,对相同相近专业学科领域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相关部门可互通互认,让广大中小企业不再“准入难”。
同样心系企业发展,章伟民发现,非正常企业清理在处置中还面临不少“拦路虎”。为此,他建议针对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债权债务较为清晰、不涉及人员安置和外部诉讼等情况的企业,开辟一条更简易灵活、快速审理、且费用定量的清理通道。
始终心系年轻人未来,回应“就业新变”、培育“引才沃土”
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关键一年,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民生需求成了代表们的视线聚焦处。他们之中,有人结合国家立法项目沉到一线扎实调研,有人从合作高校中收获年轻群体的新关切、新期盼。
图为丁光宏代表
来自高校的丁光宏代表一直挂怀着年轻人的未来。他留意到全国人大正在就职业教育法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他特别谈及了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实习。“与一般高校生不同,实习通常是职校生必须经历的环节,”但经过调研,他却发现,这一环节暗含不少风险。由于学生们身处一线操作,工伤问题时有发生。但由于其在实习期限并未和相关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也因此很难获得相应赔偿。为此,他专门在相关网站查询过法院判例,无论是经济补偿标准或是其他福利,都远低于工伤赔偿。为此,他建议,要将职校生的工伤赔偿也纳入法律体系加强保障。
朱建弟代表所在的公司是许多高校的实践基地,也近距离感受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变”。“年轻人渴望不受固定劳动关系的约束,通过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创造价值,”为此,他建议,要鼓励行业协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手段,为年轻人搭建灵活就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灵活就业者和企业信息有效对接,实现即时精准的供需匹配。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照片:张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