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从政策制度、服务体系、权益保障、空间建设、发展环境等五个友好维度,提出了20个方面的具体举措。根据对全市28404名儿童调研显示,评价“上海城市对儿童的友好程度”平均分为8.82分(满分10分),总体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翁文磊委员认为,这一数据反映出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儿童友好”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翁文磊委员表示,对照提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目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还无法满足全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和期待,在资金、场地、专业力量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二是社区托育等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尚有提升空间。三是儿童参与率不高,参与的范围、深度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充分发挥儿童友好领导小组跨部门协作效能,出台实施相关行动计划,将儿童友好理念渗透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与城市精神品格培育的各个环节。为此,翁文磊委员建议:
一是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在城市、街区、社区等不同层次统筹做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等适儿化改造,加强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安全出行、游戏休闲等完善配套设施,让儿童共享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空间、环境、服务,推动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友好理念落地落实。
二是多方参与、整体推进本市社区托育服务。加快构建托育服务体系,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实施为契机,统筹资源,加强经费、人员、管理、安全保障,多方联动为幼儿家庭提供多样化的照护和托育指导,逐步完善社区托育服务。
三是促进儿童全面有效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是儿童问题的“专家”,要将儿童参与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维度,构建儿童建言引导、征集、反馈、宣传为一体的长效参与机制,尤其是鼓励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等积极参与,并为其搭建平台和培训赋能,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扩大儿童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作者:祝越
摄影:叶辰亮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