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
武 康路不长,全长一公里余,马路不宽,梧桐掩映,花园洋房鳞次栉比,西式公寓风格各异。这是不仅建筑出名,更是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最近一 段时间,一家网红冰淇淋店,是这条马路上出现的新兴趣点,这个开在武康路的小店窗口,每逢周末就排起长队。队伍人群里都是些打扮入时的年轻人,他们边等边 聊,与不远处沪上最好吃的面包店的队伍几乎要连在一起。这就是武康路的魅力,接续旧的,焕发新的生机,谁说它不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种代表呢?
当年,武康路作为历史文化名街进行规划时的定位十分明确。不是像新天地那样,创造一个新街区,而是要以修旧如旧的方式整治一个老街区,让它保持原汁原味。让以后走到这条路上来的人,都能在一栋老房子前驻足,从而有兴趣去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和历史。
武 康路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在武康大楼止,与宋庆龄故居相望,20世纪30年代后,成为法租界内花园住宅的代表性路段。上海各个时期 的名人住宅分散其中。电影演员孙道临曾住在路口的武康大楼里,唐绍仪被暗杀在路尾的西班牙式洋房中,而落满了细尘的小公寓,也成为许多作家笔下滚滚红尘中 花样年华的背景板。这里从前的名字,叫福开森路。一条以美国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马路。到现在,它已经有100年,在老上海心目中,它几乎代表了上海的空间 品质,在年轻人心目中,它几乎是上海排名第一的网红马路。在整个衡山路风貌保护区里,它与华山路、五原路、复兴西路、湖南路、泰安路这五条永不拓宽的马路 弧线相连,最合适作一次穿越时光的散步。
1945年,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入住武康大楼。同年,电 影演员王人美也入住其中。1954年,郑君里、赵丹入住这里。到了1977年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孙道临和妻子王文娟也搬了进去。也许是因为这座地处老上 海最有法国味道的转角公寓楼里面曾经集合了许多骨子里最多情的人物,无形中成就了这幢楼独一无二的浪漫气质。盘旋的楼梯,至今保持着金属包边的矜贵,电梯 上方的半月形楼层指示针,还保留着一个世纪前的法式风格。底楼,是一个连一个的欧式拱门设计,阳光好的时候,门洞里那条长廊中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与拱门 投下的光影交织在一起。那建筑如同巨轮头部,每个窗户上都有红色山花,楼层间有铸铁阳台,所有细节,让人一一见识了何谓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的气息。影人王 人美在回忆录里曾写到过在武康大楼生活的情景:大家拍片间隙,朋友们便在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 一起聚餐,做东的把门虚开一条缝,一边朝炉子上的酱鸭上 不断地淋酱汁,一边听着高跟鞋的声音从长长的走廊尽头一路笃笃笃敲过来。
武康路113号,曾是文学泰斗巴金的私宅。 春日午后,这幢红瓦坡顶的三层花园洋房,因重又向社会开放,正接待着一批又一批文学爱好者的到来。据悉,重新开放的巴金故居每天的接待量平均在几百人,一 些年轻人慕名前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巴金一家搬到这里。巴金夫人萧珊觉得这里房子虽大,但室内光线较暗,不太实用,可是,偏是门前两株遮掩了光线的广 玉兰使巴金怀念起自己成都的老家,最后决定住下。最近,院子里的花全都开了,花园里还有巴老亲手栽植的一棵樟树和一棵枇杷树,如今已长得又高又大。底层的 客厅是巴老接待四方来客和采访的场所。楼上是卧室和书房,靠南一侧有宽敞的室内走廊,冬天,巴老常坐在这里的一张藤椅上,阅读,写作,沐浴着阳光。
从 淮海路武康路口走到泰安路口,眼前一幢近代公寓建筑,挺拔的线脚、装饰艺术风格的深褐色拼花墙面以及墙面上的浮雕装饰看上去十分醒目。这里曾经是黄兴的寓 所,也是孙中山多次过往之地,人称黄公馆。黄兴于1916年7月寓居于此地,当年10月31日,黄兴因积劳成疾在寓所病逝,年仅42岁。如今,北楼临街的 底层辟成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和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墙上挂着许多名家画的老房子水彩画,人们可以进得厅堂,看看建筑,顺便了解旅游讯息。
黄 兴故居斜对面的武康路390号大门口挂着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牌子,这幢房子建成于1932年,原为意大利总领事官邸。这是一座典型的地中海式花园洋房, 平缓四坡红瓦顶,一层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柱台阶,透过敞廊的拱形窗洞隐约可见庭院里清雅的景致。而坐落于武康路376号的武康庭,原本只是武康路 上的一个里弄,如今成了又一个“网红潮地”,洋溢着ArtDeco风格的时尚庭院里一个胖胖的女人奋力骑自行车的黑铜雕塑极具幽默感,各色法餐馆、露天 咖啡馆、红酒窖藏、花店与创意产品店,构筑起武康路上最具欧陆风情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