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维欣
来自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数据显示,我国艺术品交易额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已经排名第二。但同时,制假售假、虚假鉴定、虚高评估等问题也一直被业内视为禁锢发展的瓶颈。
对此,文化部日前发布了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并于日前开始实施。《办法》 中明确规定:艺术品经营单位不得“向消费者隐藏艺术品来源,或者在艺术品说明中隐藏重要事实,误导消费者”、不得“伪造、变造艺术品来源证明、艺术品鉴定评估文件以及其他交易凭证”,同时采取“明示”制度,对作品的作者、年代、尺寸、材料、保存情况和价格等予以明示。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办法》对市场管理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导向性明确。对推动经营诚信、程序规范、鉴定结果负责等方面改观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办法》如果要顺利实施,还需更加细化。
经营者有义务“尽职调查”
“男子赊1300万买200件假古董”,这样一则新闻近日引发关注———在所谓“古董”被证伪之后,卖家仍然将买家告上法院要求支付剩余款项。面对媒体,卖家只说了一句“他运气不好”,并无愧疚反省之心。艺术品市场乱象可见一斑。
新《办法》 实施之后,“哑巴吃黄连”的现象或将得到有效抑制。根据《办法》 中的尽职调查制度,艺术品消费者并非都是具有鉴别、鉴定能力的专业人士,因此经营者有责任应买受人要求,提供艺术品真实性证明。同时文化部还将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不过有专家特别提醒,“尽职调查”的要求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卖家对艺术品的真实性负责。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解释说:“《办法》要求的是程序性真实,而不是艺术品真实。只要是所有调查的资料、程序本身是真实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就尽到了责任。”
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发言人范干平表示,大家只看到艺术品能够赚大钱,却没有看到这里面必须要有专业的投资与鉴赏能力。艺术品定价难一直是行业共性,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炒作、价格虚高也并非孤例。“如今 《办法》 出台,相信某些拍卖行不规范行为一定会受到约束。”为响应这一政策实施,业界也已经开始做出努力。比如,“诚信联盟”全国行动已经启动,中国嘉德、北京匡时等多家知名拍卖行加入其中,并诚邀多位著名艺术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艺术品鉴证备案活动。
要想少锄“草”还得多种“树”
“这只是一个规章,我们更希望能够尽快运用法律手段。”陈少峰在接受采访时直接指出,中国艺术品造假者的造假风险和造假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赝品治理的主要难点。”因此,如果能够与《文物保护法》《拍卖法》一样,艺术品市场管理能够出台相关法律,才是确保其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管理约束,也要完善市场自净功能。“古今中外,假画一直伴随艺术市场的发展。但市场最终会识别假画,而且鉴定本身也存在竞争,在竞争中最终会得到正确的判断。”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