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有人说,看电影已经从陶冶身心变为“轧闹猛”,甚至沦为“找个热门话题发朋友圈骂一骂”的“社交行为”
■对综艺电影的观众而言,话题热度、演员知名度、节目品牌效应远比艺术性、口碑来得重要。但这同样也是综艺电影的“死穴”,作为满足快消费的产物,当话题热度不再,生命力短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春节假期过后,有关综艺电影的讨论热闹依旧。《奔跑吧兄弟》以4.3亿元收官后,在春节档总票房超过17亿元的情况下,几部上映中的综艺电影票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去年《爸爸去哪儿1》7亿元的票房奇观没能在今年春节档得到延续,截至3月2日,《爸爸去哪儿2》票房为2.15亿元,在同档期影片中排名第五,至于徘徊在综艺电影边缘的《爸爸的假期》,以1.08亿元排名最末位。从这些数字来看,综艺电影热度似乎有所减退。有学者指出,综艺电影是阶段性的产物,它从电影院退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热度不再,生命力自然短暂
年初,《奔跑吧兄弟》轻松“跑”过4亿,引爆了大家对综艺电影的争论,然而《爸爸去哪儿2》的成绩一出,似乎又让大家看不懂了。
业内人士认为,综艺电影真正引起关注并成为话题,是从2014年《爸爸去哪儿1》开始的,在整整一年时间里,这类电影的票房呈现过山车般的态势:快速拉升后转而跌落。拿今年春节档期分析,一方面是竞争者多,使得票房分散,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观众对此类电视节目复制的手法新鲜感不再,不必说票房神话不再,豆瓣口碑评分也从《爸爸1》的6.3降到《爸爸2》的4.1,若《奔跑吧兄弟》在明年继续推出第二部电影版,局面恐怕也不容乐观。
有意思的是,想要“沾综艺光”的《爸爸的假期》境遇更为尴尬。宣传期间,导演王岳伦号称自己的作品并非综艺电影。可是海外取景,故事薄弱,打着合家欢的旗号,再加上综艺节目的原班人马配置,这些元素集结起来,是不是在消费综艺节目不言自明。它的性质,似乎与《乐火男孩》、《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有些类似,遵循着电影的基本法则,但制作粗糙,意图依靠真人秀中成长起来的明星拉动票房,而它的惨淡,再一次印证:观众愿意买单的,不是综艺节目的明星,而是综艺节目本身。对于观看综艺电影的观众而言,话题热度、演员知名度、节目品牌效应远比艺术性、口碑来得重要。
但这同样也是综艺电影的“死穴”,作为满足快消费的产物,当话题热度不再,生命力短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警惕“暴力”拓展电影院属性
曾有专家提出,综艺电影拓展的不是电影的属性,而是电影院的属性,更拿出早前电影院直播球赛的事例作为论据。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则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近些年,国内银幕数迅速增长,在一些城市发展趋于饱和。直播球赛,不过是一些电影院为了拉动上座率的竞争手段。然而电影院本就是为观影而设计的公共空间,看球赛通常是与三五好友开怀畅饮,热烈讨论,这种社交活动最适合的场所是酒吧。同样的,综艺节目更适合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面一同观看,相比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属性更强。
不可否认,近些年影院数量和票房总体上扬,也循环拉动了观众高涨的观影热情,一些艺术水准不高、口碑平平的影片,一样能拿到千万级的票房。有人说看电影已经从陶冶身心变为“轧闹猛”,甚至沦为“找个热门话题发朋友圈骂一骂”的“社交行为”。如果“暴力”拓展影院的“社交属性”,简单地用直播球赛、放映综艺节目来“花样拉上座率”,这种行为对电影产业生态而言,难免有饮鸩止渴之虞。
成功电影不止票房一个标准
综艺电影出现时,最让业界人士担心的是投资人的转向,从而影响到专业创作者的心态。不过,同档期上映的《狼图腾》拿下近5亿元的票房,在法国首映当日,也吸引8万人观影,在同档期上映新片中排名第一。这样的成绩或许能给电影人打一剂强心针。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历时7年完成了一部中国作品,让不少观众甚至感慨超越原著。认真拍电影,一样经得起商业和艺术的双重考验。
平心而论,近些年的大银幕,急于圈钱的,又何止综艺电影。更不要忘了,考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绝不只有票房数字一个标准。让·雅克·阿诺选择尽量不用特效合成技术,宁可耐心花3年时间去驯养一批蒙古狼,这种行为在当下崇尚“快钱”的电影圈里令人难以置信。而法国导演的话更令人深思:“我尊重我的观众,拍自己认为的精品电影。也许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观众未必喜欢,但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付出,我会为此而羞愧。”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