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米的身高、167.74米的巨尾长度,光是脚印就长达18.18米,体重达9万吨!今年暑期档电影中,这只名叫“哥斯拉”的怪兽在银幕上占尽了风头。呼吸之间,它就能引发飓风和海啸;人类常规武器对它来说毫无作用;在大海中遨游时,它把美国最先进的航母远远甩在了身后。它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但也带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质,并最终拯救了人类。
哥斯拉自1954年诞生于日本,到目前为止,以它为主角的电影拍了30部,使它无愧于“怪兽之王”的称号。“这部电影是为哥斯拉的粉丝拍的,但更重要的是,能把不是粉丝的人变成粉丝。”导演爱德华斯对最新版《哥斯拉》很有自信。很多观众评价,这版哥斯拉外形虽然一如既往的丑陋,但眼神“很萌很善良”。影片最后,当哥斯拉击退其它怪兽,默默走入大海,观众更是对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派头竖起了大拇指。
日本核灾难阴影的投射
提到怪兽电影,就不得不说到1933年美国的《金刚》,它可以说是此类电影的开山鼻祖。另一部美国电影也给哥斯拉系列提供了灵感,那就是1953年的《原子怪兽》。它讲述了一只在美国遭受原子辐射的怪兽从海上出现,进入到纽约大肆破坏。日本电影人圆谷英二(下文称圆谷)看完这部电影后很受震撼,产生了一个构想:他也要设计出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巨大生物,拍出一部不可思议的电影挑战好莱坞。
以当时日本电影界的制作水平来说,圆谷的梦想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1954年3月的一次突发事件,将他的梦想向前推进了一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进行氢弹试爆,但爆炸威力远远超过原先设定的海域范围,日本的金枪鱼捕捞渔船“第五福龙丸”号被炸,23名船员受到辐射伤害。继1945年广岛、长崎核爆之后,日本民众对于核武器的恐惧再度升级。
圆谷的团队以此为契机开始创作。制片人田中友幸提出了原始恐龙在比基尼环礁附近被氢弹试爆弄醒,袭击东京的情节。圆谷则设计出了怪兽的形象。并为这只怪兽命名为“哥斯拉”——这个单词在日文中是“大猩猩”与“鲸鱼”的结合体,怪兽的外形则结合了恐龙与鳄鱼的形象:“暴龙”的直立身姿,“禽龙”的粗壮上肢,“剑龙”的背刺与尾刺,全身披挂着鳄鱼般的鳞甲。
从最初版的哥斯拉起,这个怪兽就有着变态级的杀伤力。它能进行能量逆吸收,以核为食;它的招牌武器是口中放射的辐射火焰,其中蓝焰温度高达1000-15000摄氏度;红焰比蓝焰更是强了数倍;哥斯拉的身体也能像原子炉一样工作。
哥斯拉的辐射火焰,最早是采用天然气和手工绘制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视觉效果。在没有数码特效的年代,哥斯拉由人披着笨重的外衣扮演。1954年电影中哥斯拉的“扮演者”中岛春雄是一位柔道高手,他还为哥斯拉设计了很多打斗场面。
第一版《哥斯拉》1954年在日本上映时,观影人数达到961万人。那部影片的结尾为后来的续集埋下了伏笔:哥斯拉被科学家芹泽发明的氧气破坏装置打败,化身白骨葬身海底。一直跟踪调查哥斯拉的山根博士却独自低语:“我不认为那只哥斯拉会是最后一只。如果再继续进行氢弹试爆,哥斯拉的同类也许还会在世界某处出现……”
是反派,也是另类英雄
日本是个“妖怪文化”盛行的国度。由于国家地域狭小,与外界交流甚少,因此民众与环境融为一体,“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庙宇楼阁、锅碗瓢盆,都有属于自己的神明。妖怪漫画、妖怪电影也层出不穷。而哥斯拉这个“怪兽之王”之所以能引起日本人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外表还是其次,关键是它身上的核杀伤力。应该说,并不是哥斯拉引发了日本人的恐惧,而是它就诞生于日本人内心的恐惧中——对战争,尤其对核的恐惧。
另一方面,二战后,盟军当局在对日本进行和平改造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军国主义复活,不允许日本拍摄战争题材的影片。同时,因美国占领所引发的西方风俗、观念又洪水般地涌入,使得日本的传统价值观念面临崩塌,社会秩序变得混乱,日本国民普遍处于一种恐慌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反战、反核的“哥斯拉”电影才会如此风靡。
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尽管人们头脑中还保留着对核武器的恐惧,但对于科学技术的迷恋和对于人类自我力量的信心却更多地浮现出来。渐渐地,哥斯拉的形象也发生了转变,从最开始的恐怖、负面逐渐趋于多元化。哥斯拉不再那么邪恶,有时甚至会站在人类的一方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入侵。哥斯拉还有自己的儿子、朋友,有着很多天马行空的“武功绝学”,打败了其它怪兽还会跳起“胜利舞”。
这一时期,日本的娱乐环境也在变化:电视的普及对电影造成极大冲击。由“哥斯拉之父”圆谷所监制的科幻电视剧《奥特曼》在儿童中掀起强烈反响,哥斯拉系列电影也开始投合儿童的喜好走可爱路线。1968年到1975年,哥斯拉系列电影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同时,玩具及周边产品开发也带来不小的商业利益。
然而,就在上世纪70年代,哥斯拉系列电影票房开始出现萎缩。除了其它同类题材的挑战外,哥斯拉系列本身创意的枯竭是主要因素。于是,在1975年的第15部作品《机器哥斯拉的逆袭》后,影片制作方东宝公司决定暂停创作。这也标志着日本六七十年代怪兽电影黄金时代的结束。
直到1984年,哥斯拉诞生30周年,东宝公司才又让这头怪兽在大银幕复活,开启了第二次创作热潮。哥斯拉的角色在这次回归后,变得更成熟、丰富。它既是人类的威胁者,也是受害者;它是威力无穷的毁灭者,也是守护地球和人类的英雄。作品的重心也从怪兽大战人类、怪兽大战怪兽,转变为对人类科技成果的反思。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足印
哥斯拉和大洋彼岸的美国渊源颇久,早在1956年,好莱坞就把日本第一版《哥斯拉》配音后,与在美国新拍摄的内容剪辑在一起公映,它在纽约创造了长达47周的上映纪录。上世纪60年代,金刚还与哥斯拉大战了一回,据称在美日两版不同结局中,双方各胜了一场,1984年《哥斯拉归来》也被好莱坞重新制作包装后定名为《哥斯拉1985》上映。美国人非常喜欢这头怪兽,它是唯一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足印的“怪兽代表”。
1998年,好莱坞有了自产的哥斯拉电影。它由著名灾难片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操刀。他用好莱坞先进的数码特效设计出一个状似蜥蜴的哥斯拉,但由于它的造型、行为背离原版太多,粉丝认为它是冒牌货,日本方面也大为光火,迅速拍摄了一版予以回击。他们设计了一只被敌人遥控的怪兽“斯拉”,外形酷似艾默里奇的设计,而哥斯拉仅仅用了几秒钟就把它撂倒在地。眼下这部好莱坞制作的新版《哥斯拉》严格遵循了原著的形象和路线,“这才是真正的本尊”,导演爱德华斯理直气壮地说。
影片中渡边谦饰演的日本科学家说:“人类轻视大自然的力量,必将遭到惩罚。”这个角色真正读懂了哥斯拉的心思:在现在社会,人最需要感到恐惧的,不是怪兽,而是人类自身。
摘自《环球人物》2014年第18期
作者:赵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