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鸭80岁了!自1934年亮相荧屏以来的80年间,他出现在近200部动画短片、8部电视连续剧、36款游戏中,以他为主角的漫画书更是不计其数。他拥有庞大的家族和阵容强大的粉丝团。但他并不像大多数动画形象那般“可爱”。相比随和友善的米奇、温柔可人的米妮、妩媚坚强的黛丝、幽默亲切的高飞、忠诚淘气的布鲁托,唐老鸭简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他脾气火爆、内心脆弱、爱面子、好与人争执、喜欢夸大事实、运气糟糕而又喜欢抱怨。他的坏性格注定了他在故事中的失败,然而他的丰满与真实却造就了他作为一个动画人物的成功。
如果说米老鼠和唐老鸭是迪士尼的双子星,那么完美的米奇展现的无疑是神性的一面,而唐老鸭则反映了人性的一面。正如唐老鸭之父卡尔·巴克斯所言:“所有人都可以在唐老鸭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卡通片里唐老鸭犯的错误就是我们犯的错误。”或许,正是这份接地气的惺惺相惜才让唐老鸭在观众心中站稳一席之地。
唐老鸭的整容师
1934年6月9日,唐老鸭首次亮相在动画短片《聪明的小母鸡》里。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母鸡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勤劳致富的艰苦过程。在作为负面配角出场的形象中就有唐老鸭。小母鸡每次找到唐老鸭,他总推托说:“谁?我?啊,不,我肚子痛。”唐老鸭在银幕上讲出的第一句话似乎就已经奠定了他丑角的基调。如果不是日后卡尔·巴克斯和当·罗萨不断地完善他,让他拥有了一个比米奇更庞大的家族,他或许会和华特·迪士尼创作的很多符号化配角一样销声匿迹。
初次登场的唐老鸭还是一只彻头彻尾的鸭子,形象上的拟人化甚至还不及同一时期的《三只小猪》。细长的脖子和嘴巴,以及看上去有些软塌塌的身子都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相比较勾勒米老鼠时的细致入微,华特·迪士尼似乎不愿意在唐老鸭身上多费笔墨。头顶和下半身,都是一笔带过。一双豆豆眼仿佛于他的整个形象无足轻重,仅仅是用胶水硬沾到身上的附件,毫无内心戏可言。缺少了心灵的窗户,唐老鸭所有的性格都只能通过他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
也是在1934年,唐老鸭在《孤儿的福利》中第一次与米老鼠同台。此时,他的身高只有米奇的一半,出场时间连全片的一半都不到,而且全过程都是孤儿在剧院中捉弄唐老鸭,惹得他抓狂发脾气的桥段。他在华特·迪士尼心中的形象可见一斑。在这里,唐老鸭被塑造成一个供人取笑的靶子和背景色,以此来衬托米奇的完美。
一年后,卡尔·巴克斯加入迪士尼。在他笔下,这个单薄的丑角最终一点一点蜕变成我们如今熟悉的卡通巨星。
巴克斯缩短了唐老鸭细长的脖子,将原本又窄又长的嘴变得肥大立体。脑袋也不再如小和尚一般光溜溜的,增加了头发形状的毛发轮廓和一撮尾巴。1937年上映的《现代发明》中,唐老鸭脚掌逐渐定型,也开始拥有完整的眼窝轮廓。此外,巴克斯还为唐老鸭制定了催肥计划,他再也不是之前软塌塌、弱不禁风的模样。这一集,唐老鸭浑身上下的零件几乎换了个遍,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后来被芬兰人诟病颇多的光屁股。无论换上怎样的衣服,唐老鸭永远只穿上衣而不穿裤子,被芬兰作为少儿不宜的禁播理由。但巴克斯保留了这一点,迪士尼公司对此也是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禁止公司里的人讨论此事。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个最初不经意的设计成为唐老鸭与众不同的卖点。如今,光屁股已然成了“维纳斯的断臂”,是唐老鸭不可分割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在巴克斯为唐老鸭“整容”之后,这一形象维持了70年之久,直到2004年,迪士尼将唐老鸭的眼白涂成淡蓝色,唐老鸭的形象才算在后巴克斯时代有了那么一点不算突破的突破。
摩登时代的受害者
如果说华特·迪士尼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米奇,那么唐老鸭就是卡尔·巴克斯的写照。1901年,卡尔·巴克斯出生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农场里。17岁时他只身奔赴旧金山闯荡。在这里,他花了整整10年才卖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1930年,随着大萧条的到来,巴克斯就连勉强糊口的活计也弄丢了。也许正因为这段不被肯定的落魄日子,才使得巴克斯在1935年进入迪士尼之后对唐老鸭相见恨晚。这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倒霉蛋。他丰富了唐老鸭的个性,送了他一辆车牌313的小汽车,帮他在鸭堡的天堂路13号租了一个小房子。13在西方是个极其不吉利的数字,许多大厦甚至在标记楼层时将13跳过去。而唐老鸭在巴克斯眼中就是这样一个被各种“13”包围的人。他发自内心地理解唐老鸭,所以在滑稽夸张的性格之余赋予了唐老鸭向往美好的心。他在唐老鸭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事实也证明,一个不避讳缺点的真实形象比完美的符号更生动,有更多好故事可以说。
巴克斯觉得,他和唐老鸭都是各种环境作用下的受害者。对于现代化生活的抱怨与恐惧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灵感。1937年,巴克斯创作了第一部完全以唐老鸭为主角的动画——《现代发明》。全片以诙谐的手法表达对于现代发明的忧思。机械的不知变通、粗鲁和对人的异化成为短片贯穿始终的主题。唐老鸭自以为能凭借小聪明在机械的世界里占到便宜,一次次尝试而又一次次败下阵来。他被机器人摇篮喷了一脸牛奶,被剪发椅弹到空中,又被头尾调转着绑在座椅上。以至于最后尾巴被当成头发做了造型,脑袋却被当成鞋子涂满了黑亮的鞋油。
巴克斯曾说:“他代表所有事物,代表所有人。他有时是一个坏蛋,有时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笨拙、粗心大意的人。”在《现代发明》中,唐老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现代发明》出场前一年,卓别林最著名的默片《摩登时代》公映。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对于机械的恐惧像流行感冒一样在美国蔓延。深受其害的巴克斯自然也将这一点不断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挖掘和表达。
史诗范儿的盟军宣传片
1942年,二战的烽烟终于烧到了美利坚,迪士尼在这一时期转型成了一个制作战时影片的动画“军工厂”。唐老鸭也“参军了”。迪士尼甚至在唐老鸭系列的《43年精神》中将“你节省下来的一美元等于花在同盟军上的一美元”这些宣传口号似的语言融入影片。这时的迪士尼俨然已经成为盟军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迪士尼动画的宣传片范儿在1943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元首的面孔》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片中,慵懒的唐老鸭梦见自己变成了纳粹德国军工厂的工人。他每天能够享用的只有像木屑一样难以下咽的面包和鸡蛋培根味道的喷雾,连在白水中沾一点咖啡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看到。早饭后,等待他的是一本《我的奋斗》和不见天日的工作。他没完没了地加工各种型号的子弹,对着希特勒的照片致敬,连工作间隙的体操也做得像是要将人拧成纳粹的“卍”字符一般。
片中唐老鸭重复拧弹头的镜头,俨然就是《摩登时代》的动画版。最终唐老鸭因单调而疯狂的机械劳动和监工的压迫而精神失常。动画将工厂对于工人的压榨,机械工作对人的摧残以及纳粹对于治下公民的剥削相互融合,使人们将这些本不相干的主题自然地画上等号。当唐老鸭从噩梦中醒来,看到窗台上的自由女神像,他忍不住奔下床,冲过去一顿猛吻。然而,这还不是结尾,作为一个史诗范儿的爱国宣传片,迪士尼公司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在影片的最后,将一个红色的番茄扔到希特勒头像上,溅出一片红色。当红色退去,两个鲜红的英文单词“TheEnd”赫然出现,意思是影片的终结,也让人联想到元首的终结,希特勒的终结。
由二战流行歌曲《元首的面孔》改编而成的背景音乐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不仅贡献了影片最初的灵感,更将动画与音乐的反讽统一起来。《元首的面孔》是美国音乐家史派克·琼斯戏仿《旗帜高扬》的作品。《旗帜高扬》出自纳粹活动家霍斯特·威塞尔之手,不仅是1930年至1945年的纳粹党党歌,更是1933年之后,纳粹德国除《德意志高于一切》之外的另一首国歌。琼斯的歌词中满是对纳粹、希特勒、戈培尔、戈林以及血统论的讽刺与抨击。用《元首的面孔》为动画片配乐,反法西斯基调贯穿始终。最终,动画片的名称也就自然而然地共享了配乐的名字。
战时利用二战做文章的动画不止唐老鸭。如日中天的《猫和老鼠》同样利用战争题材于1944年制作了《扬基都德鼠》。扬基都德是美国的传统歌曲,在美国一直被当作非正式国歌。这部动画的主旋律基因可见一斑。动画中猫和老鼠模拟了海陆空三军。老鼠杰瑞利用胸罩当空军降落伞的一幕,后来成为动画史上的经典桥段。无独有偶,这部短片紧接着《元首的面孔》成为新一届的奥斯卡最佳短片。
倒霉鸭子的逆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唐老鸭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唐老鸭在这一时期拥有了众多的亲人、伙伴,还有了自己的家园——鸭堡。值得一提的是,在卡通人物中,唐老鸭是少有的拥有明确出生年份的一位。卡尔·巴克斯明确地标注过,这只倒霉的鸭子生于1920年。这样具体的限定,让唐老鸭在他的黄金时代比其他任何卡通人物都更贴近观众。和当时的许多美国人一样,唐老鸭也在二战后结婚生子。当唐老鸭的舅舅史高治于1967年去世时,这位在虚拟世界47岁的唐老鸭已经与黛丝结婚,生了7个儿子。
在真实世界里,1966年,卡尔·巴克斯从西方出版公司退休。唐老鸭不再是巴克斯的私房菜。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中来,画家、导演、作曲家,甚至各国的配音,所有人都想从唐老鸭这个大金矿中分一杯羹。迪士尼更是从中获利无数。唐老鸭在这一时期日趋多元化。吉勒斯·马瑞思甚至从动画、漫画、海报中截图,试图厘清人物关系,将梳理唐老鸭族谱当成了他的毕生事业。但在所有的版本中,至今公认的权威版本依然属于当·罗萨。他也是唐老鸭之父巴克斯之后,最权威的唐老鸭插画师。全球到底有多少人曾经参与过唐老鸭漫画的创作早已无从考证。仅巴克斯一人,退休前就完成了6215页画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唐老鸭的相关作品。
如今,这只活跃80年,已经94岁“高龄”唐老鸭依然是那么充满活力。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1期
作者:吕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