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坏”小丑
小丑的假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秘密,而秘密一般都是邪恶阴暗的,这也成了很多艺术家、作家、导演的创作素材。
最早出现在电影中的小丑多是悲情角色。1952年,史诗片大王西塞尔·B·戴米尔执导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戏王之王》讲述了一个有着悲情历史的小丑的故 事。著名影星詹姆斯·史都华扮演的主人公伯顿是个马戏团小丑,台上台下从不卸妆。故事结尾这个小丑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他是助妻子安乐死后逃匿在外、潜 伏在马戏团的一名医生。而在加西之后,银幕上的小丑往往都是一些恐怖的狠角儿。
1982年,由斯皮尔伯格编剧的电影《鬼驱人》将家常元 素搬上银幕,成功地制作了一部恐怖片。一家四口住在加州某个城市的近郊,过着平凡的日子,但屋里却开始发生了种种怪事,家具无故移动,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片 中小男孩的小丑玩偶活了过来,把他往床底拉。1986年,史蒂芬·金在恐怖小说《小丑回魂》中塑造了“吝啬鬼”小丑,这个小丑四处恐吓伤害小孩子,后来这 本书在1990年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1989年,电影《小丑屋》上映,影片中三个从精神病院逃离的精神病人化妆成马戏团小丑恐吓小镇上的人们。
凯瑟是玲玲马戏团的星探,自己也曾是一名小丑。他承认那些银幕上可怖的小丑形象对小丑表演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认为这种损害并不是致命的。小丑演员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传递好的小丑形象,消除不利影响。
负面的小丑形象当然对小丑这一行当产生了影响。尽管美国就业部门没有统计过小丑这一行当的从业人数(小丑算在喜剧演员、魔术师,或其他演艺人员 中),2005年左右,美国各地的报纸上已有人撰文抱怨参加小丑大会或小丑表演课程的人数在急剧减少,作为开心果形象的小丑正退出历史舞台,心理学家也认 为这是因为小丑的负面形象正在取代其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