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中华民族整体性思维和经世致用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和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学习的一贯要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更需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要学懂弄通。知可能不行,但是不知更不会行,或者虽然行,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就是盲干和蛮干。这不是“真行”,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做到学懂弄通。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后面的专题可以看作是对十九大报告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因此,需要贯通起来学习。此外,还要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一卷的学习贯通起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辅导读物的学习联系起来,并吸收借鉴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
要感悟初心使命。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既要真学真懂,还要真信,这就要化理论为德性。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提升党性修养水平,当前尤其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后一部分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要领悟相关理论阐释,更要涵养自己的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尊德性而道问学”“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都意在强调把“见闻之知”转化为“德性之知”,把知识层面的“知”转化为道德层面的“良知”,从而解决从知到行的时空“间隙”。在这个意义上讲,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本书的最后,无疑既突出重点,又在逻辑结构上最为恰当。
要激发伟大斗争精神。要做到知行合一,不仅要有强烈的情感推动,还要有坚定的意志保障。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感悟其中充满着的斗争精神,并把感悟到的思想观点贯彻到实践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本书中反复强调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讲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时用“决胜决战”;在讲到自己对国家责任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讲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时要求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讲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时强调“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在讲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时要求“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行合一中,行是重点和关键。所谓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知与行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多处从思想方法上对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进行批判,并在《广大干部特别是年青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讲话中对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进行深入阐释,学习这些内容,必将进一步增强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的自觉性。
作者:陈方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