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南的对外贸易我谈三点看法。
第一,上海跃居贸易首港。五口通商意味着曾经有五个港口和上海竞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港口从行政级别来说,上海最低,上海只是县城。福州和广州是省城,厦门和宁波是府城,但是上海脱颖而出。因素当然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十六铺,第二个是长江口,广袤的相对富饶的长江流域,这是上海港最重要的优势所在。所以上海1843年开埠,据现在的对外贸易统计1855年就超越了广州,成为中国第一贸易港口。而且到今天稳稳的。据2020年的统计,上海在全球港口排名第三,仅次于新加坡、伦敦。
第二,上海成为江南首邑。过去有一句顺口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心目中江南的繁华之地在苏州,而不是在上海。为什么慢慢转化到上海呢?首先,因为国门被打开之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运河慢慢转向了海洋、依附于海,所以运河边苏州江南中心城市的地位让位于上海,这也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接轨。第二,江南的外贸量大面广,江南是江南大宗出口的产地,黄金搭档:茶叶、丝绸和瓷器。现在青龙镇可以见到的就是瓷器,而这三样东西是传统中国的“黄金搭档”。为什么?丝绸附加值很高,重量很轻,茶叶也是。因为航海的时候茶叶和丝绸很轻,那么瓷器就相当于压舱石。这也是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在丝绸之路时代就有青龙镇和青龙港。在这个过程中,近代上海的对外贸易形成了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外国的工业品交换、对流、互补互通的关系。从历史整体长时段的考察来讲,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向了外向型,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第三,对外贸易与江南经济社会的变迁。我讲三个问题。首先,活跃的城乡市场、交通、贸易和金融。以我们所在地区为例,比如说朱家角、金泽镇等等,这几个江南名镇随着上海的开埠就由运河网络转向了上海,转向了世界。江南密布的水网为江南和上海的联系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整个经济重新盘活和洗牌,大大推动了中国江南的对外贸易。其次,催生了上海新的阶层和阶级。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隔阂,比如说商业习惯,中国比较强调一诺千金,西方比较强调契约。在这个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中国人率先迎接这个外来的挑战,他们成为中国最早创业的实业家。郑观应就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说了一句名言“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最后是助推开放诚信,创新包容意识。世界接轨的贸易关系其实也是商业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包容意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与世界通行的商业规则接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江南是走在中国前列的,是开风气之先的。
最后我想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说“近代以来,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确实如此,从历史到现实,中国、上海、江南这三者中间非常生动的体现了江南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节选自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鞍钢教授在日前举办的第四期“江南文化讲堂”:“江南经济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的发言)
题图来自网络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