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艰难奋战于白色恐怖中到殊死抵御外敌,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从经受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到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霸权制裁,种种难题、困局乃至危机之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世所罕见。党以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斗争精神,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始终牢牢掌握化危为机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危机风险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对化危为机的领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化解危机的历史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坚持贯彻党的路线,积极发挥党的先进性作用,把党凝聚成团结统一、牢不可破的钢铁集体,凸显党巨大的政治优势。正是因为党始终坚持在政治上领导,保证党的正确方向和统一意志,才能使中国共产党虽历经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重大危机风险,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却始终不放弃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始终不放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艰难探索革命发展道路,最终克服一系列危机风险磨难,铸就了辉煌成就。
二是在思想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信仰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会在政治上变质,难以经受政治风险考验。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发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都有力地证明了,为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一代代共产党人牺牲奉献,使党在面对危局困境时“风雨不动安如山”,经受住种种危机的考验。
三是在组织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化解危机风险的力量来自于组织,正确的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不迷向的关键。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坚决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建立了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民主集中制是化解党内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方法,党充分利用这一组织制度的优势,形成团结统一的蓬勃动力。强大的组织力量使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政治风险时,能有效动员和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统一指挥,集体行动的强大组织。各级党的组织能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各级党员干部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共产党化危为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灌注于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中国共产党人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政治责任与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心存忧患、勇担重任,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对危机的理性认知。在面对危机时,党能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分析问题,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醒的认知,及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攻坚克难、化险为夷。比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吓到,而是勇敢地继续战斗。“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准确判断形势,对我党当时所面临的被瓦解和消灭的政治风险有清醒的认知。他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解决了中国共产党要不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核心问题。革命的武装力量由党领导,确保了党的生存与发展。此后,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逐步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1945年全国胜利前夕,面对即将执政的新考验,中共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及时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任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同时,还号召全党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是基于对党所处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动体现,也是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战略转变的重要基础。
共产党人始终认为,危机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同时也是可以化解的。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化危为机问题,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深刻分析各种危机的表现和性质,在历经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科学判断形势,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历经文化大革命挫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沉着应对,冷静处理,成功应对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国际制裁、苏东剧变等一系列政治风险,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江泽民指出要正视风险、正确对待风险;胡锦涛要求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勇于变革创新,永不僵化停滞;习近平强调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领导核心对化解危机风险的坚定态度和制定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增强了全党化危为机的信心与决心。
**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要动员和依靠群众进行战争。把千百万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能无敌于天下。通过有力的宣传,关心民众疾苦,代表人民利益,广大人民群众逐渐被动员起来,使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势。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经历过挫折,走过弯路,但依旧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面对“大跃进”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党决定进行国民经济调整,采取精简城镇人口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拥护党的政策,使这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正是由于党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在经济困难时刻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党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迸发出高昂的革命斗志,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能脱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诚心诚意、实打实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面临的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坚持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肃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拾人民群众对于党的真心拥护,汲取党的群众路线的蓬勃力量。
化危为机的历史进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其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党走向光明未来的强大动力。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政治风险、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等都将长期存在。只要认清危机的规律性,敢于担当,就能够应对和化解,战胜危机,化危为机,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市“四史”宣讲团成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