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将告别2019年之际,中国经济以怎样的姿态迈入2020年?智能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2018年智能经济已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3,从业人员的绝对数已经高达25.4%,在所有中国的就业人口中有1.9亿人。中国开通的手机超过15亿,世界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望其项背。而这15亿部手机当中,与互联网深度结合d的接近9亿,可见中国的智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基本面是完全融合的。
长三角拥有我们国家“双一流”高校的1/4,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拥有国家基础工程研究中心1/4,这三个1/4也奠定了上海“五个中心”,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定位。去年中国的R&D投入总量和增长速度双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那么R&D投在哪里?R&D当中的1/3投在了长三角。如果论发明专利,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今天是美国的两倍,而中国的发明专利1/3在长三角。“卡脖子”工程如果要列出前三位,至少前两个,乃至三个都与今天的论题直接关联。中国今天集成电路工业的研发力量和生产力量,已是半壁河山云集到长三角,所以长三角俨然拉开了一个“战场”,来打一场中国突破集成电路“卡脖子”工程的攻坚战。
智能经济发展,第一是人才。今天全世界软件工程师总量1100万人,中国就拥有374.9万人,而这374.9万人当中1/3就在我们长三角。智能经济的发展,首先靠人,靠有素质的人,靠始终涌动创造激情的人。第二是开放。最近3年,“营商环境”这个词汇被高度重视,在世行所追踪的190个经济体中,中国2018年排名从2017年的78位跃升了32位,到46位。今年从第46位跨越15位,到第31位。我们自我加压,又加了8个指标,所以中国的营商环境有18项指标。开放,在长三角的表现很抢眼,去年中国引进外资连续第27年世界第二,引进外资1400亿美元,62%来到长三角。中国已经连续5年世界外贸进出口总额第一大国,去年进出口总额是46,000亿美元,其中出口是25,000亿美元,长三角出口占比37%。中国已成为世界对外投资第二大国,去年对外投资1442.1亿美元,其中长三角占了29%。
智能经济要择高处立,对此,我提三个建议:
建议一,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设立智能经济人才特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被称之为“特殊经济功能区”,就是要在核心产业上有重大突破,而核心产业之核心,那就是智能经济。做到让全世界的人才纷至沓来,这还不够;要做到使来的人流连忘返、安居乐业。
建议二,在长三角示范区设立一个国家级的软件大学。这一软件大学,是完整意义上国际合作的产物,不是别的大学在中国找一块土地做分校,也不是中国自己的大学,把它的两级学院移出去独立,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国际合作的大学,不是和一个大学的国际合作,和世界这一领域所有重要专业的国际合作。
建议三,企业要担重任。智慧经济的发展,国企有自己非常崇高的责任,民企的创新能力也绝不能小觑。中国的民营经济不仅要在智能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学会游泳,而且要游出世界级的成就来。
(本文节选自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2020华夏经济论坛:长三角智能经济与企业转型升级”上的主旨演讲)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