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丁文江从旧金山坐船回国,10月底返回北京,结束了长达十个多月的欧美之旅。他在回国后即在矿务司司长张轶欧的催促和翁文灏的襄助下,全心投入《地质汇报》等书刊的编辑。1919年底,《地质汇报》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当时的农商部总长田文烈、次长江天铎与矿务司司长张轶欧分别写序表示祝贺。丁文江也写了中英文序,在英文序的一开头,他特意引用了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中国》一书中的一段话,以此来刺激和鼓励年轻的后辈:
(指某一名具体的)中国文人比较笨拙,在需要快速前进的时候,始终是个负担,而且这个国家特有的利益观总在他心中作祟:用自己的双脚走路是件不光彩的行为。而地质学家的工作,几乎可被视为放弃了全部的人类尊严。
这段用来激励年轻地质学子奋发向上的话,被地质研究所的学生广为传颂,至今也常被学者提起。有意思的是,在这段德文下面,丁文江还特意加了罗马剧作家泰伦提乌斯(Terence)的一句话“啊!所有的事都是变的”(Omnium rerum, heus, vicissitudo est)。毫无疑问,丁文江是想说明,现在中国的情况变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地质学家已经诞生,李希霍芬所描述的情形,已一去不复返了!自强自立的精神,溢于言表。
梁启超、蒋百里、丁文江一行在巴黎
同时丁文江向企业界募集专款新建图书馆,并以余款购置专门图书,为图书资料建设倾注了心血。他在欧洲期间,不仅委托赫勒广为购买地质调查所所需的古生物学书籍以及他自己所需的一些有关地质学、矿藏和矿物学的标准论著,后来还请在欧洲留学的中国学者多方帮忙。1921年9月,新图书馆终于在兵马司落成,成为中国最好的地质学、古生物学专业图书馆。
丁文江是20世纪中国科学界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早年学习动物学,兼习地质学,回国后又拓展到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地质研究所的创建和人才的培养,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又创办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刊物,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对中国地质学的本土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科学机构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丁文江送给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的名片
1919年的欧美之旅让丁文江不仅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也建立起广泛的国际交往网络。在繁忙的巴黎和会活动之余,丁文江还不忘考察法国、瑞典、英国和美国的铁矿和购买书籍,心系国家重任,全力服务于地质调查所。从现存的此次旅行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丁文江有着极强的领导、组织乃至外交才能。丁文江与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打交道,相互切磋,谋求合作,共同发展,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一切都以逐步推进中国地质学发展为目的。1919年正值地质调查所草创之初,筚路蓝缕,百废待兴,丁文江等人正是怀揣发展中国地质学的远大梦想与执着热情,孜孜不倦努力寻求国内和国际上的学术资源和资金帮助。
回顾丁文江的1919年,可以帮助我们重建民国初期地质学发展史,体会前辈学人的艰辛,并且可为当今学术交流提供借鉴,对新时代科学发展也大有教益。今年适逢丁文江出访欧美100年,特发此文,以资纪念,聊表对中国现代科学前辈的万分敬意。
作者:韩琦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