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心影录》(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2014)
自1918年12月起,梁启超一行在欧洲漫游了一年有余。此时,梁启超虽已辞去段祺瑞内阁财政部长一职,但政治影响力却并未减弱,此次欧洲“考察团”的其他成员也均是各界精英。从一开始,这就注定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游历,正如梁氏所言——“既为求学问,更为外交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梁启超除了考察刚刚结束的巴黎和会之外,还坐了几千里的铁路,游了几十个名城,亲眼看了世界。其时恰逢欧洲大战之后,在些许风光之余,所见更多的是战后的沉忧凄断之色与“科学万能”梦破后的沉闷飘摇。《欧游心影录》在记录行程之外,还系统论述了梁氏对欧洲的省视,对中国的自觉,由此进一步提出“知病即药”与“新文明之再造”,至今读来犹能感到梁启超思想的元气淋漓。
《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日]奈良本辰也著,陈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在书店翻书时,起初是被封底上的句子所吸引——“要将无趣的世界变得有趣,有趣是灵魂的安居”。然后在“译后记”中看到对作者奈良本辰也的介绍,说其一生活得“既有风骨,又有风韵”,于是很感兴趣,买回读完。这的确是本有趣的书,最宜闲时翻阅,读时便犹如与老友漫步京都的宫院庭园,听其将各处历史掌故娓娓道来,不时点评两句。故事或大或小、有雅有俗,各种八卦穿插其中,显得热闹而趣味。京都是日本文学的孕育之地,时日流逝之后存下的古迹是日本“美意识”的承载体。在作者的笔下,宫殿浸润品德、庭园自有逻辑,故事讲完之后,世俗的欢愉退却,处处遗存便都沾染上了“幽玄”与“物哀”之思,引人感叹。
作者:束赟(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编辑:于颖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