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大,交通效率越高吗?人们常常不假思索地给出否定答案:城市越大,汽车保有量越高,道路自然更加拥堵。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安泰·问政特别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陆铭教授却用数据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城市人口规模每增加1倍,通勤时间仅增加近10%,约2.23分钟。
陆铭表示,人口规模对于交通拥堵程度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因为,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在城市治理层面,政府会兴建更多的包括地铁、快速公交系统在内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个人层面,市民也会通过筛选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的方式,提高个体通勤效率。两者相结合,确实可有效缓解城市规模增扩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既然如此,大城市拥堵是如何导致的呢?陆铭认为,归根结底,交通拥堵现象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两个方面因素会影响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一个是基础设施状况,另一个是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人口的空间分布,两者之间如果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供求匹配,这个城市的通勤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否则只能越来越堵。
然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常常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基础教育、医疗等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常常集中在中心城区,这就造成了人口居住地点和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分离。一般而言,到了寒暑假期,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就会大幅度下降。研究表明,寒暑假期间的工作日和非假期工作日相比,交通通畅程度要高出20-30%。少踩几脚刹车,碳排放量自然也跟着下降。PM10浓度数据表明,寒暑假期内工作日要比非假期内工作日的PM10浓度低近16个百分点。
治好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因为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供给小于需求的问题。城市治理需要从供给侧角度去考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的问题;要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比如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提高轨道交通的比重,街道改造以及减少居住和就业公共服务的分离,来综合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