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拓《哈萨克姑娘》(综合镶嵌104cm×85cm2017年)
从欧洲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到后来巴塞罗那高迪公园,再到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马赛克装饰都是这些著名建筑的特色之一。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彩色碎片经过岁月的洗礼,焕发出五光十色的光彩,像变化万千的万花筒一般,带来混色多变之美,是光和色的神奇魔法所在。
马赛克是英文mosaic的音译,指人们用小石子、贝壳、瓷砖、玻璃等彩色嵌片在墙壁或地面上“绘制”图案的一种艺术形式。马赛克是一种古老的镶嵌艺术,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5至前4世纪,希腊人开始制作马赛克画,在古罗马时期得到极大发展,到了拜占庭时期到达艺术巅峰。在此后的若干年间,罗马工匠将这种技艺传到北非、西班牙、黑海沿岸、亚洲等地区。
侯黎明《日月同辉》(马赛克镶嵌140cm×213cm2017年)
马赛克质地较为坚硬,防水、防火、防潮、耐酸碱,不易受损,常常以壁画形式被广泛用于教堂建筑和世俗建筑的装饰上,因此流行于世界各地,经久不衰,并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杨清泉《红果子》(马赛克镶嵌100cm×100cm2017年)
人们在欣赏一幅幅马赛克镶嵌壁画艺术作品时,深深为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艳丽多姿的色彩、层出不穷的材料吸引着,双手轻轻地抚摸这些碎片,仿佛眼前是金戈铁马的沙场,或是一弯新月之下的断壁残垣,或是午后斜阳慵懒中的花花草草。
刘烨《西藏土楼》(马赛克镶嵌100cm×94cm2017年)
从材料区分,马赛克艺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天然石材、岩石马赛克——自然、粗犷、古朴面对丰富多样的马赛克材料,天然石材或是岩石碎块的镶嵌使用,再次将我们带回到马赛克艺术的初始阶段。
早期人们使用随手捡来的小石子、薄型的石块和其他材料,组成镶嵌图案。各种岩石被开采以后,加工成等厚的石板,一般在1—3cm厚,虽然未被打磨的石材也有色彩倾向,但是由于它们表面不规则的反光,基本上呈现的都是土灰色,因此除了特别效果的壁画装饰之外,很少被使用。材料表面上出现的天然效果,或高低、或凹凸、或斑点、或锋利或光滑的自然肌理,转化为马赛克壁画艺术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美感。现代作品《日月同辉》使用大量天然岩石,以四边形或是多边形形状为主,运用土黄、赭石、浅灰、深灰等色阶变化,表现出日落前余光照耀在断壁残垣上,景与物、光与影、日与月的两两相对,天然石材的选用使之于自然、古朴中呈现不尽的辉煌,天然石材马赛克的应用给作品增添了神秘、粗犷的气息。
齐喆《还不是烟花样的人生》局部(马赛克镶嵌200cm×162cm2016年)
2、玻璃马赛克——精致、通透
玻璃是光和影表现最直接的媒介材料之一,它自发明之日起就和“光怪陆离”、“晶莹剔透”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早期拜占庭式镶嵌运用最多的材料是玻璃马赛克,这种镶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难度,因此成为奢侈的艺术形式。
玻璃马赛克除色彩不同外,其表面可呈现许多肌理效果。有的玻璃马赛克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出或大或小的一个个气泡,就像绘画中点的存在,使画面多了几分空气的动感;有的玻璃马赛克表面并没有过多打磨,呈现出粗糙的哑光质感;有的玻璃马赛克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丝状或点带状金属(通常是金色,也有个别其他颜色如银色等)结晶颗粒,呈现出金属闪光点、丝的效果,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金色颗粒的效果更强烈,这类马赛克统称为金星马赛克。有的玻璃马赛克会呈现一种或多种与砖体颜色不同的、流动状的彩色带,形状多为线带状、木纹状、石纹状,色彩多为同色系中明度的变化,若隐若现,如流水、如木纹、如花絮,肌理的表现效果更丰富,因此叫幻彩玻璃马赛克。有的玻璃马赛克表面会呈现出类似珠贝表面的光影效果或重金属表面的效果,质感表现如幻彩流光的效果,不同感光角度有不同的光影和色彩,或呈现重金属的幻彩效果,这一类是珠光玻璃马赛克。
玻璃马赛克质地硬脆,表面光滑透明、晶莹剔透,其遇光闪烁的特性,以及色彩上的鲜艳纯正、色系丰富,使画面表现出精致、通透、闪耀的艺术效果,给瞬间凝固的美带来永恒性。
曹力《运动时尚》局部(马赛克镶嵌130cm×108.5cm2017年)
3、陶瓷马赛克——朴实、多变
陶瓷马赛克有无釉陶瓷马赛克、釉面陶瓷马赛克、高温彩釉马赛克三种。无釉陶瓷马赛克表面没有上釉,相对较为原始、古朴、粗糙;釉面陶瓷马赛克表面肌理可呈现出亮光釉面、哑光釉面、结晶釉面、金属效果、缎光面效果等,是色彩丰富、肌理效果多变的材料形式。陶瓷马赛克失去了玻璃马赛克的透明质感,少了一分灵秀,多了一分厚实。
郗海山《山影》局部(综合镶嵌160cm×228.5cm2017年)
4、综合材料马赛克——创新、多元
现代马赛克壁画作品中出现很多新材料,包括人造石材、人造贝壳,以及一些现成材料如麻布、齿轮、钟表零件等特别的材料,纷纷融入,不同材料自身的特色与马赛克固有的属性相结合,表达着艺术家对世界和生命的情感体悟。这时,材料就成为表现主体,彼此之间有着大小面积的对比、高低起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肌理质感的对比等等,正是在诸多对比中,马赛克壁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凸显出来。一幅优秀作品包含成千上万块碎片的拼贴、组合,是艺术家对材料特性的熟识,是加工、提炼、取舍的过程,亦是内心画笔到材料媒介的大胆突破。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使得马赛克壁画的发展正在向着多元化方向探索,可具象、可抽象、可传统、可前卫、可二维、可三维、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示着万千风采与无限可能。
《肖像1号》苏新平(大块料镶嵌280cm×202.5cm2017年)
《岁月静好》周万坤(马赛克镶嵌80cm×62cm2017年)
马赛克以空间色点的形式,利用空间混色的视觉原理,运用分割主义,最大限度地使色相、明度、饱和度处于和谐之中,使观者于远观处窥得全貌,近观又有斑斑点点、五彩斑斓的观感,获得有别于任何调色颜料所带来的美感体验。历经数千年,马赛克艺术已经蜕变为一种成熟的艺术门类,进而迸发出新的活力和激情,走入大众视野和公共空间,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包括提高城市艺术水准,展现中国神韵,等等。正如冯远教授所说:“镶嵌艺术在国内具有广泛的接受群体,艺术作品尤其公共空间的艺术要以人民为中心,要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才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李胜菊(作者为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文汇理评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