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近期,随着第三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多类职教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上周末,为期1个多月的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后10个比赛项目(8个中职项目、2个高职项目) 在上海科技馆展开激烈角逐。385名来自沪上多所职业院校的选手各展所长,为观众诠释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说到这类专业技能大赛,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展示个人风采,进而决出高下的舞台。但对参与其中的职校师生而言,意义绝不仅于此———比赛的重点折射出教学的核心,它既是一根标杆,也是一面镜子,最终带动职教课堂的变革。
让知识真正“活学活用”起来
“星光计划”首日,一簇簇千姿百态的花束经过30位花艺制作选手的精心打理,绽放美丽。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国家集训队负责人朱迎迎担任了该项目的裁判长,她说,该项目的评价标准基于技术、色彩、造型和创意四方面。既要让整体的造型、色彩做到新颖、协调,又要符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这考验选手的临场反应力和创新力。
朱迎迎说,花艺制作作为园林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涵盖了多门学科的内容,比如植物学、花卉学、艺术。日常教学中,一般会侧重于理论传授和优秀案例展示,这一定程度上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但在世界技能大赛等高级赛中,需要选手凭借创新能力脱颖而出,如何把知识融会贯通,内化为技能,如何跳出课本的束缚,拥有独特的想法,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朱迎迎说,相比趋于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常常能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灵感。比如,这次“星光计划”的花艺制作项目的赛制完全比照世界赛制,其中有组比赛就采用了开放性试题,以“申江春暖”“中国梦”为题,进行创意插花,并叙述创意理由。在这种需要学生活用多门知识的情况下,他们真正的水平才会显现出来。
基于此,朱迎迎把每场专业技能大赛看作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在总结经验后,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造、优化。
弥补师生的“知识缺口”
本届“星光计划”教师组网站设计比赛第一名,被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杜时英斩获。在她看来,用教师的身份参加技能大赛收获同样丰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她认识了很多在课堂、课本中不曾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
杜时英说,长期身处校园的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短板,即很少和企业打交道,所以对前沿技术的认识有脱节。比如,在网站设计方面,师生们最熟悉传统的框架式布局法,但把这套拿去赛场,就落后了———相比之下,响应式布局的变化更多元,可适应各种终端的分辨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不过,该新技术在很多学校还是教学盲区。
杜时英为了参赛特意学习了响应式布局法,重新捡起书本的她花了好几周才入门。除了“啃”下这些全新的知识,原先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的技术,也要慢慢拾了起来。这段备受挑战的日子,帮助她快速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段亲身经历令她意识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一致,师生总把目光放在书本上是没有用的。“尽管学习新技术很有难度,但让师生们开阔眼界,保持对前沿科技的了解,很有必要。”杜时英这样说。
追求行业潮流的同时,别忘了练好基本功
带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对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师朱咏梅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除了“星光计划”等市级赛,从2009年开始,他们年年亮相全国赛。2014年起,他们还开始了征战世界赛。正是在几种赛制的差异中,朱咏梅对电子工程专业的育人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学习新技术,追求行业潮流的同时,师生都不能忘记练好专业基本功。
朱咏梅提到,在全国赛中,“电子技术”项目主要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比方说,做出一台能够在仿月球环境下运行的小车,其中涉及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安装调试等技能,而且还会运用到嵌入式技术等行业内最新的技术。然而在接触世界赛后,朱咏梅发现它关注的却是选手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硬件电路设计、PCB板 (印制电路板) 制作、小系统产品安装等。
“全国赛提醒我们,要时刻紧追行业、企业的新技术,而世界赛则向我们重申了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朱咏梅很庆幸,这些比赛给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她相信,专业技能大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职校学生们有一个竞技的舞台,它应该以一个“瞭望者”的姿态,引领职业教育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