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理工大学俄罗斯留学生唐曦兰在杭州图书馆门前的朗读亭,朗读自己写的现代诗《今天做了一个梦》。
■本报实习生 李晨琰
不久前,朗读亭来到了杭州图书馆的门口,接待了不少朗读者。其中,一张外国面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天,她走进朗读亭,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今天做了一个梦》:今天做了一个梦/碧云美好布满山前/我在野外慢慢悠悠,一望无际景色那么抢眼……
这位外国女孩名叫娜斯佳,俄罗斯梁赞市人,目前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最近收看央视热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而走进杭州的朗读亭之前,她于去年12月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面试,并顺利进入百人团。
平日里,她更喜欢老师和同学叫她的中文名字:唐曦兰。她说,这个名字取自 《诗经》,喻为“晨曦中的一朵兰花”。
手拿英文版 《论语》 入学,最喜欢李白
“胖娃娃喜爱写诗”,这是唐曦兰微博里的个性签名。她会爱上中国文化,和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我的父亲非常喜欢中国哲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和我讲孔子、孟子、老子等人的故事。”她第一次接触汉语是在高中,那还是18岁的时候。当时,她进入了当地的孔子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由于优异的成绩与表现,唐曦兰成功地为自己拿到了一张到中国留学一年的“入场券”。
“虽然我在俄罗斯已经学习并接触了汉语,但是发现到了中国之后,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在长春结束了一年的学习交流后,唐曦兰想继续留在中国,深入学习中国文学,她决定到南方的城市看看。2014年,她成功申请并被浙江理工大学录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记得她大一刚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的就是英文版的 《论语》,然后经常和我讨论一些问题。”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的薛亚军教授回忆。
对于留学生来说,学汉语需要很大的勇气。想要啃下汉语言文学这块硬骨头,更是难上加难。“大一的时候,我完全听不懂课。有些老师语速很快的,而且还有口音。”刚上大学那段时间,唐曦兰下了很多功夫。笔记本、录音笔是上课的标配,此外她还在课后一遍遍地请教老师和同学。
大二的时候,她开始学习写诗。最开始写中文诗时,唐曦兰先用俄文写下来,再把它翻译成中文。如今她已经写了30余首作品,并将它们装订成册。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她阅读了大量的中文书籍和诗词。“在古代文学中最喜欢李白,我觉得他充满着想像力。李白的诗歌中国人都很熟悉,但在我看来它们更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在现代诗人中最喜欢的是徐志摩,他的 《再别康桥》。”而唐曦兰最爱的作家是鲁迅,即将大学毕业的她,毕业论文选的题目就是 《论鲁迅与果戈里》。
“文学是我们智慧的高峰,如果没有文学,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对我来说,生活就像橙子一样,有时甜、有时酸,但无论如何,我对文学、对文化,都不会绝望。”
参加 《中国诗词大会》,更像上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去年12月,在两位同学的推荐下,她报名参加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面试,不曾想被导演组一眼相中,顺利进入百人团。对唐曦兰来说,参加 《中国诗词大会》 的经历,更像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有一次,一道很简单的题,百人团里只有两人答错,而她恰好就在其中。节目主持人董卿看了看百人团,问道:“让我们看看唯一两个答错的是谁啊?”唐曦兰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会。”还有一次,全场有87人答错了题,唐曦兰觉得“很开心”,“因为董卿老师终于不用让我谈一下答错题的感受了”。
唐曦兰已在杭州生活了3年,与初来乍到时的生涩与稚嫩不同,如今,她想的更多的是深造,正准备考研。“在我们城市的孔子学院,很多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来学习汉语,大家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而唐曦兰的愿望是,今后想继续留在杭州学习、生活,“因为在杭州,我有很多中国同学,也有很多外国同学。这里感觉像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