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倩在介绍自己的画作。罗陵君摄
这个5月,18岁的廖倩在自己的母校上海中学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
三年前,遵从内心的兴趣,成绩出众的她毅然放弃了进入上中工程实验班学习的机会,选择了一条艺术道路。即便在学业繁忙的高中阶段,廖倩仍坚持每天绘画2小时。她的“灵气”最终被罗德岛设计学院认可,而今年被这所世界顶尖设计学院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不超过8人。
廖倩说:“艺术对我来说是吸引力更大而更有挑战性的道路,它让我的精神状态持续保持高度活跃,那些古怪而有趣的奇思妙想在我的脑海中像闪电一样划过,刺激我去尝试、去进步、去把那些振聋发聩的情感和冲击用最贴近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放弃上中实验班“第一人”
廖倩与绘画结缘还要追溯到初二年级。一次,母亲送给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让她记录课堂学科知识。没想到,母亲第二次见到笔记本的时候,上面画满的是廖倩设计的人物和习作。“起初妈妈还因为这事儿埋怨我,但看到我对绘画的热爱,父母还是给我挑选了一个很棒的美术老师。终于有一天,我站在了梦寐以求的画室里,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了。”
那时候,就读于华育中学重点班的廖倩最享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课余时间,班级的同学喜欢聚在一起讨论。“我们大部分人都喜欢阅读,是果壳、知乎等网站的忠粉,学习之外,我们总是凑在一起探讨黑洞、物种起源等许多有趣的话题,对探知未来世界充满兴趣和渴望。”学有余力的廖倩还喜欢通过画笔呈现丰富而充实的内心。
这种状态在升入高中后被打破,“周围的大部分同学都专注于学业,生活开始变得单调和压抑。”廖倩在几番思考后,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2013年,考入上海中学的廖倩因为入学考试成绩优秀,原本被工程实验班录取,但她找到年级主任朱观华老师,提出放弃这样的机会。
在上中本部放弃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廖倩还是第一个。“朱老师当时也感到匪夷所思,觉得我很特立独行。”
廖倩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班主任蔡珂对此印象深刻,在高三毕业前家访时,廖倩父亲还提起这段趣事,“既然女儿想要走专业的绘画道路,工程班培养学生的思路确实与艺术家有所差异,那不如将时间花费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高中期间,即便课业繁忙,廖倩每天也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来绘画,周末有一天时间在画室里与指导老师切磋。“有时候作业写不完,我就在寝室熄灯后躲在厕所里看书学习。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家常便饭,却从不觉得疲倦。”廖倩说。
通过绘画表达哲学思想
在廖倩画展上,一幅素描作品映入眼帘,画面是一个想要冲破现实束缚和内心挣扎的少女,冲击力极强。“这是我的自画像。”廖倩侃侃而谈,“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嘛,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压抑,我想摆脱这种束缚。”觉得压力大了,廖倩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摄影、画画。
“有人说,第一次个人画展必然是一场灾难,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如果这是一场灾难,那么它一定包含着幼稚而具有撕裂性的野心和冲破一切媒介的尖锐特性。它由我感知过的情感和时间而起,以无论何种媒介的作品而终。”廖倩的阐述甚至有点超越年龄。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在参观画展时说,这些作品没有束缚,有些尽管不够成熟,但都是学生内心真实的表达。“针对学生的兴趣,学校尽量创造条件去满足。”目前,上中可提供近500门发展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优势潜能而开设的。廖倩从高一开始就选修了相关的美术课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在冯校长看来,每个孩子成长的轨迹是个性化的,学校不应该简单地要求学生走同样的路,而应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特长、发展优势潜能。
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段音乐都可能成为廖倩进行艺术创作的思想发源地,那些忧伤的、嘻哈的、暴力的、神秘的片段或场景都足以引发她对于生命本质的感悟。廖倩说:“只要有时间我就读书,历史、哲学,甚至是天文学,各类的文学作品我都喜欢。”对此,蔡珂老师评价说,一个18岁的孩子能通过绘画表达哲学思想,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些作品中,廖倩最喜欢的是一幅用色粉和碳素创作出来的 《升华》,描述的是核战爆发后,人类在即将走向灭亡之时又焕发出生机的主题。画作长3米,但廖倩只用三四天就完成了。“画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手臂都不住地颤抖。”她回忆说,当时是观看了 《王牌特工》 这部电影,里面伴随交响乐爆炸的场面让我想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毁灭与升华的诸多思考,刺激了想要表达的欲望。
“灵气”打动顶尖设计学院
去年7月开始,廖倩着手筹备提交给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画册。按照要求,她需要准备12-20幅作品,媒介形式和作品内容不作限制,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连同申请者的个人信息,一并上传到学校开放的申请网页上,甚至不需要邮寄纸质版的资料和画册。
“虽然以前也积累了不少画作,但彼此之间缺少连贯性。”四个月的时间里,廖倩精心挑选作品,包括素描、油画、碳粉、装置艺术和摄影作品。在她看来,这些作品都是在诠释她对于世界的感知和对生活的体悟。廖倩还用文章,记录下当时创作的背景和心情。
2015年12月,廖倩收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每年,该学院面向全球招收400名学生,提前录取的学生在我国不超过8个人。相比常春藤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并没有对SAT和高中学业成绩提出很高的要求,而是更注重学生在艺术表达上的独到之处。
“经常听画室里的前辈们讨论有关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话题,最吸引我的是,这个学院集聚了最优秀的富有创意的艺术创作者。”廖倩对即将开始的艺术道路充满期待。根据她自己的初步了解,学院会在第一年开设绘画、设计、空间结构等多门课程。
学习成绩这么好,依然坚定地选择走艺术的道路。对于廖倩的执着,班主任蔡珂非常支持,他说,高中生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渐渐明晰,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激发学生潜能,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
文汇报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