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里奥·索达曼
作为国际顶尖的设计创意学专家,约里奥·索达曼教授曾于今年2月受邀参加李克强总理的新春座谈会,建言中国正在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索达曼曾担任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校长和教授长达23年,他是芬兰阿尔托大学概念的提出者。自2008年起,他受邀加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建设,并和中国的同事们一起开创了同济大学中芬中心这一国际化跨学科开放创新平台。
我曾经亲历了芬兰在“二战”之后的惊人转变: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欧洲小国如今已奇迹般地成为最具创新力、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力的国家之一。
我在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任职长达23年之久。对于芬兰的创新,我有一些个人的思考。如果说芬兰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分享,我的答案是:对两个“I”的理解。第一个“I”即国际(International);第二个“I”即创新(Innovation)。
设计,创新的驱动力
众所周知,芬兰的人口、市场以及自然资源都相当匮乏,因此必须向外部寻求资源,完成从一个小型农业国家到一个创新型信息化社会的巨大转变。芬兰成功的关键即在于整个社会的开放性,对奇思妙想的包容度,以及对经济转型的坚定信念和对来自世界各地人才的诚挚欢迎。
我听到很多人现在都在说:要实施创新驱动。但如果进一步问一个问题: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哪里?芬兰人有一个清晰的观念:设计。芬兰的设计文化享誉全球,这也正是这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所在。从造纸机这类传统重工业,到当下发展迅猛的游戏产业,芬兰超过25%的出口均为设计密集型产品,而如何让剩余的75%向设计密集型转变,便是设计与创新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当然,我们也认为这是机遇。
创新设计事关国家竞争力
芬兰DESIGNIUM设计创新中心、韩国设计振兴院(KIDP)、英国剑桥大学开展的设计竞争力研究都表明,一个国家设计的发展水平与其国家综合竞争力关系密切。
设计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当下的互联网和知识经济时代,尽管设计的对象在变、方法在变、工具在变、设计的参与者在变,但其有意识、有计划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却一直没变。
纵观芬兰的设计,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先进的教育培养出高端设计人才;对于设计研究的巨大投入,推动了新知识的产出;而企业通过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将设计的应用范畴从产品扩大到公共服务,从生产拓展至整个创新链。
设计创新战略极大地推动了芬兰,让这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达到了当下繁荣可持续的福祉。如果中国能采纳类似策略,让每一个人和整个产业都能够利用设计驱动创新,结合中国的体量、潜力和抱负,我简直无法想象这将会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功!
中国应以引智推动创新
眼下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个人,都在对经济和产业开始计划一场基于创新的战略性转型。对中国来说,这是绝佳的时期!我注意到,中国近来正在对创客、对年轻的商业孵化器以及初创公司出台一系列扶持举措,这些无疑将会为未来带来正向的驱动力。
我还想特别指出一点: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度,以及引进全球创新人才,这些都是创新的关键所在。中国的硬件基础已然相当成熟,但是“软”实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建设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对扶持青年英才方面,必须通过高等教育和创新学习文化,对于失败的容忍力以及风险投资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实际上,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开始越来越强调引进外国人才、智力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还强调增强国际合作,保持开放包容的必要性。如何降低外国专家、企业、个人的进入门槛,带动国际合作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中国应该尝试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一个高效的外国人才管理体制。国际人才引进和流动必须要发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创造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