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创客实验室里,青年创客们正在进行“脑力激荡”。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讯 (记者 樊丽萍)为了呵护在校大学生中的创业好苗子,同济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这两所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走在沪上高校的前列,把原本属于第二课堂的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纳入学籍管理范围,予以正式的学分认可。同时,对于在课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两校也在研究更科学、更细化的业绩考评方案。
昨天,在市教卫党委组织的“高校创新创业典型”专题会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介绍,落实市委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大学必须推进相关教学管理改革。除了面向全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专辟创新创业类核心课程,同济目前还在酝酿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考题的出题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大学对学生的评价,目前主要依赖于考试,而考试的方式主要偏重于对知识的考察;今后,大学考试应更多地以问题为导向。”
在华东理工,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获取创新教育学分。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在校生积极参与科创和社会实践项目且表现优秀的,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分别计入1至3个创新学分,或抵冲部分实验、实践课程,其成果与评优、保送研究生及奖学金评定挂钩。为了培育更多创新创业达人,学校还搭建了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面向低年级大部分本科生的“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简称“USRP”),以普及型创新活动为主;第二级台阶是以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素养;第三级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实战磨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至去年底,华东理工USRP活动立项课题547项,参与学生1458人,指导教师348人。而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大创”项目,去年已有1587个创新创业类项目获准立项,其中国家级425项、上海市级580项。最近几年,华东理工每年参与指导“大创”的教师达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4;每届本科生的平均参与率达到1/4,参加“大创”活动的学生中有近40%保送研究生。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