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伦敦创意文化所具有的活力,与这座城市在全球经济、金融、教育等领域所具有的中枢地位密切关联。
■虽然英国总体经济增长乏力,但创意经济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却在稳步增加。伦敦的创意产业总值约占英国创意产业总产出的1/4。
■从某种意义上说,“伦敦”这个名称本身,就是一个强劲的文化品牌。
编者按
以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要把握这一时代大机遇,需要国际化的视野、睿智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谋划。
放眼全球,搜寻活力迸发的创新国家、城市和区域,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经典“参考样板”是英国。尤其是英国伦敦,对上海的借鉴意义更强。伦敦不仅是老牌的金融中心,还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教育、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包括伦敦在内,英国的创新集群是如何构建的、政府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高校和科研单位如何与企业通力合作,为国家、城市的创新提供原动力?
从本期开始,文汇报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联手推出”创新案例·英国系列“,以飨读者。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国际都市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重要的产出基地与消费场所,在跨国思想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上海作为成长中的国际大都市,在增强国家整体文化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辐射力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如何利用文化创意促进经济发展,对正在向全球科创中心迈进的上海来说,英国伦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板。伦敦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历程和经验教训,或可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有价值的借鉴。
伦敦的两大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文化创意
二战后,英国经历了殖民帝国的瓦解和制造业竞争力的日益下降,政治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力依然保持着强势。在英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中,文化是其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争夺话语权、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其失去殖民帝国之后依然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重要筹码。
英国政府关注并且有意识地提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将文化影响力作为维护与别国关系的重要手段甚至一项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文化外交,塑造英国正面形象。丰富的文化资源、帝国时代留下的无形资产、富有远见的战略与完备的管理体制、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确保英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世界文化强国的地位。
在英国能否保持世界文化大国地位这个问题上,伦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伦敦是英国传统的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心城市,然而,随着二战后英国整体经济在西方世界的相对下滑,伦敦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下降。与此同时,工业化所导致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面临上述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伦敦敏锐地抓住全球产业升级的时代机遇,率先进行金融创新,并大力发展包括咨询、广告、设计、教育、科技研发在内的专业服务行业,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复兴的抓手。
到上世纪80年代,伦敦成功实现了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服务成为伦敦的经济支柱。而自90年代以来,伦敦政府在坚持金融业优先的同时,又积极开拓文化创意产业,构建起目前国际上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并大力扶植其发展——至此,金融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伦敦城市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四份纲领性文件,助力伦敦创意产业发展
促进伦敦文化的发展,政府出台的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份纲领性的文件:2004年4月伦敦政府(时任市长为肯·列文斯通)公布的《伦敦文化之都:实现世界级城市的潜力》、2008年3月伦敦发展署发布的《伦敦文化审计》、2010年11月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公布的《市长文化战略》以及2014年3月公布的《2014文化都市——伦敦市长文化战略》。
2004年的《伦敦文化之都》是伦敦官方第一份集中探讨伦敦文化战略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在文化层面上将伦敦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和创意都市。2008年的《伦敦文化审计》对伦敦的文化环境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将伦敦与其他四个国际都市(纽约、巴黎、东京、上海)予以了比较。2010年的《市长文化战略》(经过伦敦议会两次审议)再次确认文化与创意对于保持伦敦国际都市地位的重要性,允诺对文化创意事业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投资。2014年的《伦敦市长文化战略》在2010年报告的基础上,更新了统计数据,再次重申确保伦敦保持世界一流文化都市地位的核心要求。
这些政府报告客观描述并详细规划了伦敦城市文化的发展,基本思路一以贯之,都将保持伦敦“世界文化之都”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伦敦议会和伦敦政府——无论是工党执政还是保守党执政——对于文化创意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拥有清晰而坚定的共识,这使得虽然伦敦市政府在过去10年(如同英国中央政府)经历了政党轮替,但其文化政策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和稳定。伦敦政府很好地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宏观上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引导和加强对文化重要性的倡导、协调各类部门和机构、为文化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和完善的法治环境。
我们看到,在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公共政策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内生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伦敦创意经济的成功还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和非政府文化组织在文化发展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贡献,可匹敌金融服务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伦敦创意文化所具有的活力,与这座城市在全球经济、金融、教育等领域所具有的中枢地位密切关联。
伦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也是英国全国乃至整个英语世界的文化中心,而创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壮大,与金融投资、文化资源这些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些方面,伦敦创意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伦敦的融资支持网络是伦敦创意产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政府、银行、行业基金、创意产业间建立了系统的融资体系,从资本上为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伦敦政府一方面协同金融界和民间投资者推动成立众多资金资助项目对创意产业予以直接的资金支持,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鼓励私人资本包括海外资本投资英国的创意产业。
例如,英国政府2014年3月发布的《英国创意产业投资机会》为海外投资者进入英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提供信息和帮助。同时,英国政府和伦敦政府出台的扶持性税收政策,则为伦敦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间接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还通过专业化的公共机构,给予创意企业在投资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创意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也是间接帮助创意企业节约了资金。
在多方努力下,虽然英国总体经济增长乏力,但创意产业基金却有显著增长,创意经济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稳步增加。根据伦敦政府经济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贡献几乎可以匹敌金融服务业。创意经济为伦敦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伦敦的创意产业总值约占英国创意产业总产出的1/4,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其次,伦敦充分利用了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种市场形成的规模优势可用以下数字得到证实:英国每年电影投资的85%集中在伦敦,全国2/3的电影制作专职岗位、73%的电影后期制作业务设在伦敦;全国约1100个电视制作公司中的700个总部设在伦敦;全国音乐产业产值的一半由伦敦贡献;全国三分之一的表演艺术公司位于伦敦;全国广告业从业人员75%在伦敦工作;全国85%以上的时尚设计师、1/3以上的设计机构以伦敦为基地;全国40%以上的出版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伦敦,伦敦出版业占全国出版业产值36%。
由此可见,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公共政策作用的结果,更是与伦敦城市积累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庞大的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密不可分。
品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伦敦”这个名称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品牌。《2012年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GPCI)根据经济水平、研发实力、文化交流、居住、环境、交通这六个关键领域和以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艺术家、游客四个主体为基准对世界主要都市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伦敦以1452.5的总分位居榜首。
伦敦文化具有宏观的全球视野和巨大的活力。伦敦政府始终坚持建设“世界文化之都”的核心战略,确定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即时调整文化发展策略,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伦敦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从而使得21世纪的伦敦依然拥有影响世界文化市场的一流竞争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英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