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普在天目山带小朋友进行夏令营活动。受访者供图
通过真人在野外环境下出镜的“吸睛”内容,以及专业而又轻松的讲解形式,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郭光普以“不刷题的郭教授”为名在抖音平台上收获了不少粉丝。他在科普动植物知识以及宣传生态保护之外,主张“不刷题”而靠体验、兴趣和实践驱动孩子学习的理念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恢复与自然的连接,也是在“修复”人们的情感
郭光普不仅是一位大学老师,同时还有上海生态学会理事、生态学博士的身份。专业的学术背景结合抖音平台轻松快捷的短视频形式,让科普活动的效果显著提升。
蛇,一种危险而又迷人的动物,人们恐惧它,但又对它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一条爬入民宅的黑眉锦蛇的分析,郭光普向观众科普起了这种蛇的知识:“之所以叫黑眉锦蛇,是因为蛇的眼睛上方有一条黑纹。”不过,观众不必对这种外貌秀丽、又粗又长的黑眉锦蛇感到恐惧,因为它性情温和,平时喜欢爬到屋檐和房梁上,以捕食鼠类、鸟和蛙类为主,因此在很多地区被称为“家蛇”。随着郭光普的讲解,很多城市出生、甚至从没见过真蛇的观众长了知识,也减少了对蛇类的恐惧。通过在野外真人出镜以及形式活泼的讲解,郭光普的科普短视频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便捷获取科普知识的通道。
▲郭光普和小朋友在自然中互动同时科普相关知识
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为什么要去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郭光普表示,接触大自然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基因,只是因为后天都市生活的环境抑制了这种天性的表达。接触大自然、体验野外生活不仅是一种美好生活体验,还可以梳理和“修复”人类的情感。此前一位来自上海的母亲,有个十岁左右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孩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妈妈”、“苹果”等,没法正常与人交流,这让妈妈很痛苦。但是,在西双版纳的野外环境待了六七天左右再回家后,孩子学会了说:“妈妈,我吃苹果。”这点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但对这个孩子来说却是意义巨大,当场让那位妈妈泪崩,也让郭光普“热泪盈眶”。郭光普认为:“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与自然的链接不仅能够非常有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建立与自然、与社会、与周围人们良好的情感关系。”
“不刷题”的背后,是恢复人类与自然接触的天性
“不刷题的郭教授”并非彻底反对“刷题”这种形式,而是主张在平时让孩子多接触自然,不要把孩子圈在“人为环境”中。
动物园里饲养动物,往往出现一些在野外环境中不出现的刻板行为,比如老虎在笼子里不观察周围环境,仅仅是机械地、无意义地走来走去,比如大象一侧的腿不停前后移动等等。研究者认为动物出现刻板行为的原因是生活环境过于狭小、单调且缺乏自然元素所致。郭光普表示,由于很多孩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以及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平时生活的控制,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正因为如此,郭光普才倡导“不刷题”,让孩子多接触自然,鼓励孩子多去接触野外的环境:“我和国内许多自然教育工作者的功能之一就是让孩子找到表达自然属性的渠道。”
刷题是当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郭光普认为这种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会抑制大脑的活力,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并且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但他并非完全否定了刷题存在的意义,在郭光普看来,短暂而集中的刷题是允许的,比如考试之前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认真刷题是很有效果的。他反对的是平时学习过程中漫长、频繁、无止尽的刷题。因此在郭光普看来,当代社会的孩子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短期刷题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质量;应当鼓励孩子回归到野外生活中,恢复孩子的天性和活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就如同让出现刻板行为的动物回到野外去一样。”
▲郭光普发布的短视频
作者:凌石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