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历史,觉得过往十分迷人。我想要为自己,也为那些和我同样渴求知识的人们剖析世间万物的道理,然而我感兴趣的道理总是如此宏大,甚至令人生畏。即使是读到王侯将相和市井小民的人生,我也保持批判的距离看待他们,希望从中学得更大的教训。随着时光流逝,我终于了解自己对过去的理解多么片面。”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王赓武在耄耋之年动笔写下的回忆录,对既往研究进行了反思,基于这番反思,这部回忆录充满时代与个人生活的细节,兼具文学与史料价值。
近日揭晓的2022年新加坡文学奖上,非虚构作品《心安即是家》获英文非虚构写作组大奖,91岁王赓武成为新加坡文学奖最年长的两位获奖者之一。《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亡妻林娉婷合著,是继《家园何处是》之后王赓武回忆录的第二部,讲述他进入大学前在三个不同国家度过的少年时代,中文版新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为《王赓武回忆录》(上下卷)出版。
“《心安即是家》灵感来自已故妻子娉婷。她在世时,遗憾从前没能更多地了解她的母亲,所以她在20年前写下自己的故事给我们的孩子看。她写得很好,孩子们不但很喜欢,还因此想听我的故事。于是,我后来也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多年后,在旁人的劝说下,我出版了关于童年的书《家园何处是》。新加坡的朋友们问我,为什么故事在遇到娉婷之前我就停笔了。这促使我围绕娉婷的文章,构建起作品框架。在她和家人的同意与支持下,我写下了第二本书,来回答‘家园何处是’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也来自娉婷——‘心安即是家’。”王赓武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南洋,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在东南亚多族群聚居的社会中成长,青少年时期遭逢战乱和动荡,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
独特的生命体验使王赓武得以站在“多重世界”的交汇处,探讨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归属感等复杂命题。学成后,在横跨三大洲数十年的学术与教育生涯中,他与同时代的史学、汉学界重要学者,几乎都有交往;林娉婷更是他领悟“爱”与“家园”的人生伴侣——由此构成的个人与时代的画卷,经由朴素儒雅的笔墨,展现得波澜壮阔,又发人深思。
在《家园何处是》中,王赓武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因日军入侵东南亚,他不得不辍学,数年间在街头游荡,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学会广东话、马来语、客家话、闽南语。《心安即是家》述说王赓武与林娉婷由青年时期在马来西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多地治学与生活,在三大洲移动的经历,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属感,充满睿智与诚挚情感。
王赓武的研究广涉东南亚史、海洋史、中国近现代史、海外华人和移民研究等领域,撰有《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中国与海外华人》《海外华人:从落叶归根到寻觅自我》等中英文著作。
前不久世纪集团8月“世纪好书”评选中,主推评委、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坦言,与王赓武教授过往在学术讨论会上有过交流,但阅读这本回忆录,才完全了解他,“我们看到一个中国的孩子,在南洋、在新加坡受到身份的困扰,如何回到中国又去到海外……作为老一辈学者,他们的经历能给我们启发和思考,关于身份,我是谁,我在世界上如何和别的民族、别的文化相处。”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