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张文魁
▲作者荐书
稳增长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国家出台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地方实施了一系列因地制宜举措,包括减税降费、增加信贷、保障运输、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等内容。这样的政策组合拳,必将发挥积极效果。
稳增长政策如何落实落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有哪些政策难题,良治在当前形势下的新内涵是什么?本书作者集结其研究成果,梳理其关于稳增长的重要见解,从发展和治理两大主题出发,论述了稳健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政策和治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稳增长,把握高质量发展大势。
本书作者张文魁,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企业改革、公司治理、数字经济等,曾任大型国企独立董事并致力于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稳增长:中国经济基本盘》,张文魁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8月出版
内文选刊
政策组合拳与稳改革、稳预期
即使2022 年的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发挥了良好作用,宏观经济大盘得以稳住,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但2023 年和整个“十四五”期间,以及更远一些时段,如何稳住经济增速,仍将面临不小挑战。尽管从宏观政策上来讲,刺激经济增速、促进经济发展离不开扩张性的政策工具,但一套政策组合拳毕竟不可能长期释放效力,这不但是因为这些政策举措存在边际效用递减问题,还是因为政策空间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收缩。此外,处于一个基本的全球化环境中,还不得不从各国经济政策如何相互协调、如何相互影响的角度,考虑我国的经济政策选项。
从财政层面来看,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毕竟会造成财政减收,从而导致政府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如果减税降费没有显著提升GDP 增速,这种压力终究会成为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各项支出日益呈现刚性化的情况下。也许,财政压力会向货币领域寻求出口,这会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在债务和货币层面,即使我国可以创新很多政策工具,也不会改变那些基本原则,如欠债需要还本息、发钞增加流动性等,尽管当今时代也许可以通过更加现代的“幻觉”手段来调和、消解这些基本原则,或者实施更加复杂的损失分摊,但毕竟会增加事情的复杂性。从投资层面来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增加资本存量,但也要防止经济结构过于失衡,防止财政货币压力过大,防止现金流陷入困境。而促进消费,对于我国稳增长、惠民生来说特别重要,但其基础还是收入,而不是短期刺激措施,尤其在就业机会减少、中小微企业比较困难的情形下,很难指望广大居民的消费支出会有持续的强劲增长。
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奇迹,是得益于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社会潜能。不认清这一点,就不会知道增长泉源来自何处。未来的稳增长,仍然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达成。如果不搞市场经济,许多人虽然忙碌操劳,但会陷入大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工作,也不能创造价值、促进增长。中央政府强调,坚持用改革办法解决困难,坚持用市场化方法化解难题,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稳定透明、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制度规则和营商环境,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我国从2020 年初开始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明确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该条例还对国家设立行政许可做出了严格规定,也对设定证明事项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从实际情况来看,条例全面实施尚需时日。层层加码、处处登记、自设关卡、滥查证明的做法,不但对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形成妨害,也对人们的基本行动形成妨害,其中一些做法未必是科学防控疫情所必需的。不过,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是清晰的,只要稳住改革方向,并付诸具体行动,必定会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稳预期对于下一步稳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芸芸的市场主体,需要在乐观而稳定的预期中才会积极地开展经营,大众只有在这样的预期中,才会增加开支,因此企业家的预期、人民大众的预期都会影响经济增长。整个社会如果相信国家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搞市场经济,会实行法治,会保护产权,会对外开放,会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就会共克时艰,共创经济增长新业绩。
作者:张文魁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