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者喜欢去上海书展,除了琳琅满目的新书之外,还有丰富的活动。其中不少文学新作首发式,不亚于一堂堂精彩的文学课。
如果没有猫,日本的文学史说不定就会改写
了解村上春树的读者,都对林少华不陌生。昨天,他把新译的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猫》和作品《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带到书展现场,为读者打开一个观察日本文学的有趣视角。
在林少华看来,猫可以说是给夏目漱石的人生带来了转机。“夏目在看报纸的时候,猫就趴在他的手背上;夏目盘腿写东西的时候,猫又趴在他的大腿上。夏目漱石灵机一动,写了《我是猫》,声名鹊起,辞去了教职,当了报社的专职作家。”
村上春树也喜欢猫。他曾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原版后记中写道:“感谢在过往人生中有幸遇上的许多静谧的翠柳、绵软的猫们和美丽的女性。如果没有那种温存那种鼓励,我基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
在日本本土作家里,村上最佩服、欣赏的就是夏目漱石。对此,林少华分析,一是因为夏目漱石塑造的人物,二是因为其确立了日本小说的文体。特别是后者,“在文体上,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夏目漱石成为一个主流,夏目确立文体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动摇。作为文体家,日本近代无人能出其右。”
都市、女性、双城:理解唐颖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余秋雨曾说:“读上海,不能不读唐颖。喜欢都市,亦不能不读唐颖。”作为“写上海写得最准确的作家之一”,作家唐颖昨天下午携“双城系列”之后最新中短篇小说集《隔离带》《和你一起读卡佛》来到书展现场,和读者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这些作品延续了她最擅长的“双城”主题与女性书写,多为讲述上海儿女在异国他乡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女性视角是唐颖小说突出的特点,她笔下的女性满溢生命力、忍耐力以及对物质的抵抗力,在挫折与困惑中不断实现自我生命的成长。在小说《糜烂》中,女主人公整个人生道路,就像炎症扩散的过程。她选择的这条人生道路,没有办法刹车,她也为选择的人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唐颖小说的故事取材于日常,尤其是上海与国外日常生活的对照。“我在《和你一起读卡佛》中塑造了很多上海女孩,她们在国外其实是比较保守的,带着自己的城市文化和文明的教养,面对一些选择和突然的变化,能体现出上海人的特点。”
跟机器人相处久了,人类也会忍不住想去充个电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自己71岁时推出新作《我这样的机器》,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昨天举行的该书中文版发布会也颇为“跨界”,嘉宾除了作家小白、翻译家黄昱宁之外,还有亚马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铮。
与大多科幻小说描绘未来不同,伊恩·麦克尤恩将故事线放在了1982年的伦敦,但作者悄然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并没有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身亡,而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出首批机器人产品——男合成人亚当和女合成人夏娃。主人公查理斥巨款买了一台亚当,与女友米兰达计划共同编程为其赋予人性,却不料三人陷入了荒诞却真实的三角关系。
为什么是1982年?小白说,他曾特意在英国的出版物搜索库中检索AI和机器人,发现两者在1980年代出版物中高频出现,而这也正是麦克尤恩进入英国作家圈的时期。“因此,这部作品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印记,虽然是一本科幻小说,但亦可理解为一本文化自传。”
在黄昱宁看来,机器人的设定让小说中的感情纠葛不落俗套。随着情节的推进,读者会发现机器人深度介入了人类的生活,甚至让人与机器的边界变得模糊。在给亚当进行设置时,米兰达就设定亚当一睁眼就会爱上她,之后亚当凭借丰富的知识征服了米兰达的父亲,而一旁的查理却把自己当成了机器人,悻悻地说:“我去充个电吧。”
对此,张铮的解读是,机器人与人类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学习:“每个人出生时,大自然也只是提供了基本的要素,学习能力才是后天发展最重要的。”
作者:吴钰 王筱丽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