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村上春树的读者,都对林少华不陌生,今年上海书展,他带来了新译著《我是猫》和作品《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为读者打开日本文学一个有趣的视角。
“说来也巧,夏目漱石喜欢猫,村上也喜欢猫。村上宣称,我、妻、加一只猫,一起心平气和地度日。夏目漱石则养了三只猫,《我是猫》里面是他的第一只猫,和夏目漱石的关系很好。夏目在看报纸的时候,猫就趴在他的手背上;夏目盘腿写东西的时候,猫又趴在他的大腿上。夏目漱石灵机一动,写了《我是猫》,声名鹊起,辞去了教职,当了报社的专职作家。” 今天上午的读者见面会上,林少华娓娓道来,猫如何给夏目带来了人生转机。
“村上春树也有相似的地方,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原版后记中他写道:‘感谢在过往人生中有幸遇上的许多静谧的翠柳、绵软的猫们和美丽的女性。如果没有那种温存那种鼓励,我基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猫在文学创作中,对他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本土作家里,村上最佩服、欣赏的就是夏目漱石。村上说,如果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近现代作者中投票选出十位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毫无疑问位居其首。即使和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相比,村上也最喜欢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的作品好在哪里?林少华分析,村上之所以对其情有独钟,一是因为夏目漱石塑造的人物,二是因为其确立了日本小说的文体。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提到,最喜欢、最看重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人物,他说‘以日本小说而言,夏目漱石小说中出现的人委实多姿多彩,富有魅力。即使稍稍露面的人物也栩栩如生,有其独特的存在感。他们发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无不奇异地留在心间。’那不是用脑袋琢磨出的小说,而是切切事实有体感、有质感的小说,每个句子都是‘自掏腰包’的。这样的小说读起来就有值得信赖的地方,让人放心地读下去。更让他喜欢的,是夏目的文体,无论夏目漱石的文体还是海明威的文体,都已作为一种经典、参照,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标准。日本小说和美国小说的文体多少有些不同,但他们的文体已经被日本人或美国人作为心灵的一部分纳入其中。在文体上,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夏目漱石成为一个主流,夏目确立文体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动摇。作为文体家,日本近代无人能出其右。”
村上没有明说夏目漱石的文体好在哪里,而同样欣赏夏目的鲁迅言明,“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其文体特色一是文辞精美,二是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节奏感和韵律感。
林少华表示,并非所有作家都能称为文体家,文体家是对文学家最高的称谓。“夏目是近现代日本文学中无可撼动的文体家,村上则是日本当代公认的文体家。我作为翻译者的贡献,主要不在于转述故事,而在于以汉语文学语言再现两人的文体艺术,对汉语文学的艺术表达,提供一种借鉴。”
在新书《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中,林少华以长篇、短篇和随笔三大类别,按时间顺序对村上春树的著作一书一评,从处女作《且听风吟》到最新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共评书四十九部。不仅品评每本书、每篇作品所体现或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还连续提取了作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不妨视为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
“我的一个追求,就是以随笔式文体传达学术性思维,以期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构筑一道桥梁。这本小书可以说是远不成熟的尝试。”林少华表示。
林少华为读者现场签售
对谈嘉宾、青年翻译家李继宏则表示,村上春树和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中比较特殊,两人不同于川端康成这样的“纯日本作家”,而是受到欧美文学很深的影响。“《我是猫》里大量谈到英美欧洲的文学和哲学思想,村上春树本人就是翻译家,也翻译英语作品到日本。”
图片来源:出版社供图
作者:吴钰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