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读懂上海这本大书,解码这座城市的魅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刚刚,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央大厅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大会址、外滩、上海展览中心、龙华寺、上生·新所等沪上地标图片,耳边传来“侧耳”团队诵读的书中建筑美文,读者们无不沉浸其中。
书中收录了上海代表性的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介绍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以建筑为载体,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读书,也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活样本。通过对建筑的图文诠释,可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传递上海城市厚重的文化、怡人的色彩、时尚的气息;通过全面系统展示上海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时代新颜,可望助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让世界了解上海,让上海走向世界。
在某种意义上,建筑就是城市本身。在上海,这里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处处积淀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处处彰显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处处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上海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听故事、品生活,找个地方静静发呆”。
正如书中前言所描述的:我们阅读梧桐树下老洋房、老弄堂里石库门,阅读一处处名人故里、历史遗存,阅读从昔日“工业锈带”变身的今日“生活秀带”,阅读数百年甚至两千年前就留下的亭台楼阁桥寺塔,阅读被视作改革开放经典象征的东方明珠、陆家嘴“三件套”,阅读嵌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地标……我们阅读的是一个个独具美感的建筑空间,更是背后一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进步史、创新史。
“建筑可阅读”,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来,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护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是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的。“可阅读”的思路贯穿到新建建筑的设计、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品质,致力打造更多的城市精品。
活动现场,市文旅局发布并推介了10条“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目前,沪上开放建筑从近百处增至1237处,二维码数量从400余处上升到1827处。“建筑可阅读”工作范围也从6个中心城区推广到全市的16个区,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讲好上海故事,擦亮城市名片。
去年12月,作为“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的重点项目,《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编辑出版工作正式启动,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主持并担任主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城市推广中心联手打造。
今天的首发式见证了“建筑可阅读”出版物的阶段性成果,更开启了持续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的新旅程。未来,主办方将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多个建筑开放单位增设英文介绍、VR体验等服务功能,推出线上“阅读”产品,让精彩的建筑故事、上海城市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后续还将组织“建筑可阅读”系列活动,并在9月的上海国际旅游节期间推出有声书,打开上海城市建筑这部“大书”,走进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在这里阅读上海、读懂上海、体验上海、爱上上海。
图片:出版方、许旸/摄
作者:许旸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