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近50部南怀瑾讲国学系列所有品种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其中仅《论语别裁》一书即发行150万册以上。上海书展现场,复旦大学出版社南怀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暨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庆典举行,业内指出,“南著”系列畅销的关键在于:满足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多方面深层次的社会需求,即广大读者复归传统文化、学习中华国学经典的强烈需求。
据介绍,复旦大学出版社共出版南怀瑾著作近五十种,汇集成南怀瑾著述全编、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南怀瑾著作出版三十周年纪念珍藏版、平装单行本、精装单行本等几大系列,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南怀瑾深入挖掘经典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原本艰深难懂的典籍走进大众。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严峰发现,出版界孜孜以求“常销”“畅销”和“好书”的三者统一,在复旦版南怀瑾系列作品上得到了实现。学者分析,南怀瑾著作畅销不在“技”而在“道”,是典型的“不炒自热”。南怀瑾曾说过:自己著作不是对传统经典的传统解读,而是个人的阅读体会。最大特点就是把深奥的古籍通俗化,并将里面处事做人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他所讲的问题是触及现实、针对现实的,虽是在讲古代故事,但能够触动现代人心灵。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既要传承文化,更要影响现实。
比如,谈到《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南怀瑾认为,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南怀瑾著作也一直在传统中发掘其所蕴含的现代性,在现代性中发现它们的历史渊源,在坚守本土根基时不忘主动积极地吸取世界各种文明的精髓。他的著述不是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的逐字逐句精密的考校疏证,而是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和芸芸众生命运紧密相连。
<<<延伸阅读
南怀瑾先生长期精研国学,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自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南怀瑾合作,至今陆续出版南怀瑾经典著作十几种,经多年精心经营,已成为具有知名度和权威性的经典版本,同时坚持在原有版本基础加入新元素,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书展期间,经全新打造的“南怀演讲系列”在本届上海书展进行首发,本系列包括《南怀瑾讲演录》《人生的起点和终站》《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五种,是南怀瑾晚年演讲和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的记录,话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沿袭其拈提古今、深入浅出的一贯风格,讲演内容看似天马行空,但无一不是在强调做任何行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其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学者、艺术史论家刘传铭,南怀瑾创办的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校长郭姮妟等参加首发式,并在现场就文化与商业的关系、如何读书等主题进行分享对谈。
图片:出版方供图
作者:许旸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