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钱好) 昨天,由国家艺术基金全力资助的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在上海京剧院正式开班。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将与多位专家一起,向来自全国的30名学员开课教戏。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取洛阳》三出戏展开,但尚长荣格外强调:“不是要‘克隆’某一出戏,‘克隆’某一个人的技艺,而是要弄通艺术创作的思路和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传戏”方式能否进行创新,如何更为科学地进行艺术的传承,是众多艺术家共同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研习班在名家传艺之外,也可被视为对戏曲文化传承创新的一次探路。
戏剧的艺术传承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具体的剧目。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说:“戏剧的技艺和理念要传承,剧目是必不可少的载体。尤其在京剧这门程式性强、表演技术含量高的剧种中,创作团队的理想和演员的才华,都高度融合在具体的戏里面,通过一个个人物来表达、呈现。”剧院这两年复排《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两部大戏的青春版,尚长荣以艺术理念教学的方式,使得青年演员们得到迅速成长,领悟力和表演创造力有了显著进步。
这次研习班的学习,将以三台戏为出发点,向学员全面展现《曹操与杨修》的创作全貌,并结合《贞观盛事》《取洛阳》的教学,对继承传统、激活传统、剧本解读、角色塑造等课题进行深度剖析。尚长荣告诉记者,这三出戏包含了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花脸的技巧,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通过这几出戏的剖析、探究,不仅对于基本功的学习有帮助,其中表演思路的梳理,也有利于演员们学习如何演好新编历史剧、现代剧目。
当然,对于剧目的学习,不能止于“依样画葫芦”的模仿。“我们除了学习技艺以外,还要涉及到传统艺术该如何更科学地进行传承。”尚长荣说,他将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着重向学员们分享自己的表演艺术创作理念,同时将有主演、作曲等主创团队以及艺术评论家们进行专题讲座,让学员在积累剧目的同时,更能够提升对于表演艺术的领悟力和创造力。时代在发展,艺术的形式在不断丰富,传承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这次研习班的目的,也是希望能打破过去对剧目口传心授的单一培养模式,摸索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尚长荣特别强调,年轻人对于流派应该尊崇,但不能为之束缚。这次招收的学员由来自19家戏曲院团、院校及文艺单位的30位青年演员及评论人才组成,涉及多个流派和行当,其中还有人来自其它兄弟剧种。问及原因,他笑称是在给京剧“拆门槛”。京剧在诞生之初就没有“门槛”,糅合了徽剧、汉剧、昆剧等元素,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现在就是要重新给京剧拆掉门槛。这个拆,不是破坏,而是守护,守护这门剧种的本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