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种知识应践踏在其他之上
《七堂极简物理课》包含“理论至美”“量子”“宇宙的艺术”“可能性、时间和黑洞的温度”等7个主题,但却在最后一章“抛弃”了物理谈起了“自我”,说起了人类的诗与哲学。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罗维利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人类与物理世界的关联,“在由无穷无尽的藤蔓缠绕而成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只是绽放其中的一朵花,而此身之外还有数不尽的繁花在盛开。”
罗维利对物理概念的解释很巧妙,带着些哲人的痕迹。“通过相互结合而形成世间万物,产生无限可能———这就好像用一张宇宙中的字母表,去讲述银河系的深远历史,还有阳光、群山、森林、麦田,聚会上年轻人的笑脸以及缀满星星的夜空。”“只有当热量存在时,过去与未来才会有所区别。”“该如何定义‘现在,? ———物理学里,没有任何一种事物可以与‘现在,相对应。而时间的流逝,只是统计数字的变化。”
为了破除理解上的伪障碍,罗维利对自己的文字进行大刀阔斧的取舍,不依靠和借助复杂的脚注说明,用明确而有说服力的语言将高深的科学理论解释清楚。这是属于一个意大利人的浪漫,也是人们一直都好奇的一点,为什么这本书写得那么少?
英国评论界对该书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从整体来看,罗维利简单明了的解读确实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种简约的风格是否能同时带来对物理学的深入理解,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可否认的是,抓住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是,既能保证深入探讨,又能够让读者看懂,这才是更大的挑战……在探索物理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时,简短的形式或许正是最佳选择,他华丽的文字往往能够带来惊人的效果……”
罗维利出身在一个信奉哲学、艺术和文学远胜于科学知识的年代里,而后又成长于科学技术的狂热时代,但是他却说,“没有任何一种知识,人文也好、科学也好,应该践踏在对方之上”。“如果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了解了更多人性。如果我读爱因斯坦,我认识了更多自然。”他认为物理中的原子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但最终的指向还是安抚人生。
文汇报记者 童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