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洗礼——记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国画局部)施晓颉/施大畏 2014
《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油画局部)石奇人 2011
《八一三——淞沪抗战》(油画局部)姚尔畅 2011(本版图片由中华艺术宫提供)
《声光记忆——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油画)宋惠民/及云辉/李武 2014
《澎湃的心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油画局部)潘蘅生 2012《磁悬浮的腾跃》(油画局部)刘曼文/鲁丹 2011
朱国荣
上海是一座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采用政府组织大型主题性创作的方式,分为三期推进,用100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一笔十分可观又无可估量的文化财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项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我们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提供了多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
历史共识与创作自主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以上海的人文为主线,以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为切入点,以国画、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现,是一部用图像的形式“撰写”的上海文化发展史。与过去的上海革命题材历史画创作不同的是,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是从文化的大范围来展开的,其中有许多内容是过去没有涉及的,所以说,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涉及的范围要比革命题材历史画创作更为宽广,难度也更高。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待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遵循的都是整个社会对历史的一种共同的认知,有人把这种共同的认知行为称之为“历史共识”。所谓的“历史共识”,不仅指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约定成俗的基本历史记忆,还应包括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认知与态度。正是那些基本的历史记忆、历史认知与历史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中逐渐融汇到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之中,成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血肉组成部分。所以,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当美术家接受了某个命题后,一方面可以完全自由地根据自身的经历、经验、兴趣去寻找从哪一个角度切入,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就是一个创作自主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必须遵循“历史共识”这个基点,因为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体现的是一个美术家的创作立场问题。所以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绝不是一个个人可以随意改写历史的艺术创作行为。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上,都会碰到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作为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首先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力求真实。但是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呢?虽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历史的真实性这一点,却往往是带有明显的主观经验的,貌似客观,其实只是前人的经历或前人的经验通过文本流传下来的东西。时间越久远,资料越匮乏,历史上的事和人就越模糊,如果又缺乏历史图像资料(包括绘画、摄影、影片等),在表现历史真实上确实是一道难题。于是问题就来了,创作出来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如何使人相信这就是历史呢?
美国学者柯文认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旁观者和研究者,対事件的认知是有着巨大差异的。虽然亲历者从个人经历出发,将其所见所感呈现出来,这种经历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追求的“真实”并非是基于个体的体验,而是基于实证研究。参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的美术家们除了表现当代上海的题材内容外,大多数作者所表现的是过去的事件或人物,他们既非亲历者,也不是旁观者,但是他们至少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对他们所要表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种了解包括阅读历史上的史籍,采访有关的亲历者,或与某位历史人物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以及阅览旁观者所见所闻的文章,新闻记者写的报道,拍摄的照片。在这基础上再融入作者自己的见解和感情,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对所要表现的历史题材合理地进行补充,并且努力在细节描绘上(包括场景的局部、真实的道具等)力争达到逼真的效果,这一切都会给作品带来历史的真实感。
我们常说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历史画创作上同样也是如此,既要源于历史,又要高于历史。这“高于历史”是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与升华。
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美术家首先应该作为一个研究者来对待他(她)所要表现的题材,抓住本质的东西。通过艺术提炼,才能够把历史的真实表现出来。而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历史。事实上,对于历史画创作,从来也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看法。法国文学家、哲学家狄德罗说:“人们可以说历史画家杜撰的东西很多,真实的东西很少;相反,世俗画家则是杜撰的东西很少,真实的东西很多。”因为对于既不是亲历者,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研究者的大众来说,历史画所表现出来的事件和人物与他们的认知肯定是有差距的。如果一件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就很容易被认为是杜撰的东西,是假的历史。而世俗画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有了生活的真实,就很容易被认同。
当今的艺术创作颇为流行“戏说”历史,搞穿越,弄得真假混淆,颠倒是非,黑白不分,这种消费历史的娱乐化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年一代历史观的形成。在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中,这种戏说的做法是绝对不能采用的。但表面地、浅层次地表现历史,虽然不会误导历史,但这样的作品同样无助于观众对于上海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和理解。而要做到如葛兆光教授所说的“使历史变成活泼的、立体的所谓‘有图有真相’”的要求,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深入生活,这可以说也是一件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走向成功的前提。
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是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所遵循的原则,体现了艺术表现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普遍性审美原则,也体现了艺术家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
现实主义依然在路上
时代在发展,艺术的样式也在改变,创作观念亦在更新,而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变化,但是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仍是主流。
现实主义是西方美术19世纪中叶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的一个重要画派。自法国画家库尔贝开创现实主义画派起,一路上发展过来,现实主义已经突破了作为一个画派的概念,而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更延伸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道路。
现实主义在中国至今仍然有其强盛的生命力,特别在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当仁不让的主流。现实主义在表现生活的真实,揭示人生的意义,反映时代的回响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方面,都是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所关注与诉求的。
有些人常会把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着诸多区别的。写实主义其实只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它是属于画风范畴的,不带有内容上的任何特定性。不过由于写实主义在表现叙事性的历史场景上,在描绘与刻画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上具有比较直观的优势,亦易被观众所接受,所以在历史画创作中,写实主义的手段运用一直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如果只有高超的写实手法,而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至多是浮光掠影,并不能揭示出历史的深度。
在21世纪的今天,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也应该是多元多样的,不是现实主义一枝独秀的,浪漫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甚至抽象主义等艺术表现手法也常被用于其中,使得今天的历史画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面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奇的这句名言再也清楚不过地阐明了对历史的表现乃在于为当代服务。优秀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都是当代与历史的一种深层次的对话,这种对话既不是对历史作肤浅的图解,更不是功利地为当代服务而刻意地去改变历史的真实。对话历史,指的是用当代人的眼光来研究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分析的态度将历史过滤澄清,再以敬畏的虔诚把历史准确地呈现出来,由此来对照当代,预示未来。这样做才是与历史进行真诚的对话,公平的对话,有意义的对话。
历史是过去时的,是凝固的。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入的。因为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考方式,由此可以说历史又是现在时的,是活的,是动态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进行回顾、研究、以艺术的形式来再现历史,目的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乃是通过触摸历史,来反思现实,启示未来。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追摹历史,观照当代的艺术工程。
追摹历史,观照当代,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今天的历史画画什么,怎么画?“并不是写了历史故事就是历史写作,重要的是你要清楚历史的精神是什么。”好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应该是能够给人以思想上启迪的,是有意义的,有深度的。第二个是今天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应该与过去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有所不同,因为新观念对历史的思考,新视角对历史的观察,新史料对历史的呈现,都会在美术创作上引起不小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意味着对历史命题作更为深入的开拓和表现。即使是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上,也必定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当下对于历史的重新思考,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术作品来。
(作者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美术史论家)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