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黄准出席海上电影论坛。 祖忠人摄
■本报记者 李婷
“向前进、向前进……”一首《红色娘子军连歌》唱遍大江南北。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创作了这首经典曲目的作曲家黄准其实是演员出身,但最终发现“自己确实不是一块演戏的料”。日前,黄准在做客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海上电影论坛时披露这一“秘密”。
一个总忍不住笑场的演员
“我的一生算不上十分坎坷,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却像旋律一样起伏不平,赋予色彩。”黄准这样总结自己90岁的人生。12岁的时候,黄准在贵阳因为参加抗议游行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经过10天的监狱生活,她被地下党营救出来。当时有人问她,今后怎么办?她说要到延安去,因为那里有一个鲁迅艺术学院,这是她非常向往的地方。
黄准说,最开始进的是鲁艺戏剧系。“记得我到戏剧系不久就跟着排戏,哪知在台上根本进不了戏。”黄准回忆,那时候演出话剧,扮演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这本该是一个很悲伤的戏份,可她一上台,看到扮演父亲角色的演员,就忍不住笑场了。“好在我后来认识了两位音乐系的同学,她们鼓励我转到音乐系学习,并且自告奋勇地陪我一起到三期音乐系系主任冼星海先生那里去说情。”黄准透露,因为在排练《生产大合唱》的时候,冼星海辅导过她,还把她选进了《黄河大合唱》的合唱队。就这样,黄准成了冼星海的关门弟子。
一部处女作改变了人生
然而,这并不代表她由此开始了作曲生涯。黄准在参加鲁艺的秧歌队时认识了吴梦滨,两人逐渐有了感情,并于1944年结婚。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她跟随丈夫一同去了东影厂。初到东影厂,黄准被分到了演员部,但因为戏演不好,基本没什么事可做。有一天,她接到了李群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还附了一本新创作的歌集,正是其中的一首歌,诱发了她的创作欲望。
“正好那时快过年了,东影厂要举行春节联欢会。我在一时的冲动下,也写了一首女声二重唱的歌曲,和苏民一起在台上演唱。本来只想展示一下我的声乐才华,谁知厂长袁牧之和艺术处长陈波儿却注意到了我的作曲。1947年初,他俩同时找我谈话,要我担任即将摄制的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的作曲。”黄准说,她完全没有思想准备。长期以来,她对歌唱曾经有过许多梦,一直想要把自己演唱过的《黄河怨》搬上银幕,甚至连镜头场景都想象到了,而对于作曲只不过是一时的兴致,写写玩玩而已。黄准说,原本打算等这部影片完成之后,还可以再回到声乐岗位继续当独唱演员。谁料,这部处女作,竟然改变了她的人生,从此跨进了电影音乐创作的大门。
一口气“憋”出经典作品
在长达70多年的从艺生涯里,黄准与谢晋、张骏祥等名导合作,为《红色娘子军》《蚕花姑娘》《舞台姐妹》《女篮五号》《牧马人》等50余部电影作曲,并创作了200余首歌曲。几乎每部作品背后都有扎实的生活实践积淀。创作《新儿女英雄传》,她到了白洋淀;创作《蚕花姑娘》,她和蚕农们一起养蚕采桑;为写《红色娘子军连歌》,她更是三下海南。
那是1959年初春的一天,导演谢晋递给了黄准一个剧本,问她有没有兴趣作曲。黄准一口气读完后,深深为剧情感动,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愿望。但是在摄制组讨论音乐构思的过程中,关于“娘子军连歌”的创作问题,有很大分歧。很多人主张不必创作新的,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代替。但是,黄准不同意,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好,但没有该剧的特点,也没有海南特色。她坚持一定要有一支娘子军自己的连歌。她憋着一口气,在娘子军战斗过的地方深入生活,跟当年的琼崖女兵交朋友、拜老师,听她们唱民歌、讲故事……慢慢地,“向前进,向前进”的旋律,如瀑布般倾泻在笔端。
如今,耄耋之年的黄准仍然有“向前进”的姿态,她说“我还想写一部大合唱曲目”。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