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应上海鲁迅纪念馆之邀,俞云阶创作油画《鲁迅先生在1934年》。(中华艺术宫供图)
本报讯 (记者 黄启哲 钱好 张祯希)据悉,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受到京沪多家艺术网站和媒体平台的关注。在上海的展览将于8月2日结束,人们期待着这之后的全国多个城市的巡展。这次展览之所以引起界内广泛关注,是因为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大规模系统展示院藏精品,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离开北京、首次面向公众展示。“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与同时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的“俞云阶艺术大展”,通过总计500余幅珍贵作品,展现出20世纪以来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变迁发展。著名画家施大畏认为,这两大中国油画展恰好是观察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发展的“面”与“点”。这种艺术历史的脉络梳理,使得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文化浓度得以提升,促使创作者思考如何在当下语境中建立文化自信。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以中央美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俞云阶艺术大展”则以肖像画为主,作品创作前后跨越50年。这两大画展一为中国油画大师群体作品展,另一为大师个体作品展,合二为一,难能可贵地构成了一个相互辉映的展览状态,建立起了一个中国油画美术史的框架性认识脉络图。
评论界认为,以个人和创作群体两个维度观察中国油画发展,更能为当下艺术创作,留下珍贵的艺术精神和探索经验。以俞云阶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在上世纪50年代受到俄罗斯油画艺术的影响,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逐步走向成熟,并结合中国美学中的写意精神,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样式,创作出大量与时代相适应、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创作。
施大畏说:“在今天看来,展览的有些作品在技巧上并不够成熟,但是中国油画从‘零基础’一步步走来,这一幅幅作品都是一个个足迹,表达了老艺术家们的艺术坚守和社会担当。俞云阶在遭受人生坎坷时,仍能坚持作画,把苦难咽下去,把美好和幸福留在画作之中,其炽热的心声在画作中得以‘保温’至今。”
对于当下的年轻创作者来说,如何更好地与时代同行,老艺术家的探索值得思考。
(详细报道见今日特刊第10版《写实主义中国油画:绘制大时代下人物群像》和第11版《这是中国百年油画的人文温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