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各机构发布的图书或文学作品排行榜刷屏小编们的朋友圈,不能免俗地,我们也以一份好书榜和寻找文学关键词的方式,告别这不寻常的一年。很多年后,当我们回望2020,其中的艰难、繁复、五味杂陈,或许依然会如今天这样地清晰。
或许有读者会发现,我们的好书榜十分“文学”,这种倾向来自看多了榜单后产生的疑问:今天的读者、媒体人、特别是青年读者,都不看小说、诗歌和散文了吗?我们看到,牢牢占据各大榜单的,多是社科学术类书籍,翻翻豆瓣,高分书中社科类也占据绝大部分,宏大的社会性话题,深远的历史研究,好像天然带着睥睨众生的气场。相形之下,文学类的书籍如有评论家朋友吐槽的仿佛“处在歧视链的底端”。
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在理性至上、技术至上、方法论至上的今天,我们的阅读,乃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因此少了一点点琴心诗意?
我们无意比较两种书的高下,它们各有优长也各有受众,但小编们有共同的感受,这一年,特别是年初因为新冠疫情足不出户的那段时间里的阅读,带给我们最多惊奇、意外和触动的,依然是文学书。在采访、写稿、编稿的过程中,最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些文学的诗意的表达。关注文学是我们的职业,但我们依旧在学习成为合格的文学读者,拾捡那些看似无用的琴心和诗意。
回望这让人百感交集的一年,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在自觉完成了生活给她的所有使命后,选择离开家独自驾车上路,她发布一段段真实又充满情感的小视频,带着一种可以掌握自己生活的自信,怡然自得地行走在路上、在人群中,迅速成长,变得越来越有朝气和活力;二是《中国好声音》的冠军选手单依纯在比赛中演唱《给电影人的情书》,唱到“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时,突然哽咽,泣不成声,最后带着哭腔完成比赛。节目结束后,这段有瑕疵却卸除所有情感防卫的表演收获了无数点赞,甚至有人认为这段哭泣才是整个表演的点睛之笔,脆弱又丰盈,才会打动听者的心。这两个从生活里旁逸斜出、富有“文学性”的时刻,其实也是一种象征,也许只有这样的诗意瞬间,才能照亮日复一日的凡俗生活,文学亦如是。
就在我们即将完成为今年最后一期报纸的拼版、校对时,我们的朋友、作家黄孝阳去世的消息传来。之前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赤忱的文学之子“都会向编辑部发来长长的文章,热切阐释自己在文学上的新发现新观点,我们感佩他倾注于文学的热爱,也因此羞愧自己的怠惰。黄孝阳曾说:如在云端之上,与天地精神往来。我们的耳边响起《给电影人的情书》:“人间不过是你寄身之处,银河里才是你灵魂的徜徉地,人间不过是你无形的梦,偶然留下的梦尘世梦,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我们依旧做着属于文学的“梦中梦”。
作者:编辑部
*文学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