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种囊肿,请看一组数据: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大约是10-15%,不孕率高达50.9%,术后若不加干预,五年累积复发率近50%,绝经前恶变率约为 1%,绝经后则是1—2.5%,而它有个听似美味的名字——“巧克力囊肿”,简称“巧囊”。
这个小囊肿到底要不要手术?
1、选择手术可能会破坏卵巢
巧囊患者如果选择手术,首选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但很多研究证明,巧囊本身已经降低了卵巢储备功能,而手术可能进一步损伤卵巢的储备功能。由于巧囊形成的特殊性,无论多么精细的手术,都有可能造成一部分正常卵巢组织随着囊肿被剥离,从而导致卵巢储备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反复的手术更容易导致卵巢组织的破坏,有一些病人就是再次手术之后,出现卵巢功能早早衰退的。
2、手术后50%的人还会复发
手术后如果不用药进行干预,5年内有一半左右的累积复发率。巧囊发生的病因,比如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或者因为适合巧囊发生的体内环境没法改变;所以,即使做了手术,切除病灶,只要卵巢还有功能,囊肿就可能卷土重来。
3、不手术又是一个定时炸弹
药物能达到的效果只是控制囊肿生长,很难真正消除囊肿。如果您吃了某神医开的药,“巧囊”消失了,那么,可以大致判断,该囊肿应该是生理性的囊肿,这在育龄女性中非常常见,不经任何治疗,3-6个月也会自然消失。
巧囊在随访观察的过程中,可能在月经前后出现自发破裂,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腹痛,导致妇科急腹症,造成急诊手术。此时,囊肿周围多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手术不容易将囊肿剥除干净,同时,也可能导致对正常卵巢组织更多的破坏。
此外,如文章开头所提,虽然发生几率比较低,但巧囊仍然有可能发生恶变。
到底怎么选?有标准吗?
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数据,我们认为:
1、当患者超声图像提示为典型的内异症且未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时:
如果患者年龄≤40岁,囊肿≤5厘米时,可以尝试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检查。短效口服避孕药是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当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疼痛症状,或者囊肿持续变大,或者超声特征变得可疑,可以考虑手术,选择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
2、对于造成不孕的巧囊
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育机会。尤其是引起盆腔严重粘连的巧囊,患者自然怀孕的几率非常低。但如果不孕问题在手术后仍无法解决,可能需要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完成生育。
3、如果囊肿>5 cm
即便没有疼痛或者不孕,如果经过充分的观察和药物治疗,排除生理性囊肿和炎性肿块后,囊肿不缩小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当然,这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和卵巢储备能力来综合考虑。其实,比囊肿直径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手术的因素是囊肿的生长速度。
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了解囊肿的生长速度,如果长得比较快,可能要考虑手术。
有一种治疗方式听起来非常吸引人:超声引导下抽吸。虽然它比腹腔镜更微创,但这实际上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术后复发率比卵巢囊肿剥除术更高。即使抽吸后在囊壁内加入硬化剂也并不降低复发率。此外,通过囊液细胞学检查很难判断囊肿的病理性质。因此,虽然这个治疗方法听起来似乎简单创伤小,但是对患者并没有好处。
能预防不?
1、怀孕生子
如果巧囊手术时,生育指数评分(EFI)较高,说明你自然受孕的机会比较大,那术后可要抓紧试孕;即使自然受孕机会很低,也要积极采用辅助生育手段来帮助怀孕。怀孕以后,加上产后哺乳时间,大约有1-2年的时间不来月经,复发的时间也会相应顺延,甚至,微小病灶被孕期高水平的孕激素抑制之后,有可能也不再生长了。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这个办法的有效期限大概也就是这1-2年。等正常月经恢复后,囊肿可能照样复发。
2、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
通过药物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逆流,并用高效的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来预防复发。口服避孕药适合于长期服用,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40岁以前服用都是安全的。
3、打GnRH-a针
用药物暂时熄灭卵巢功能,模拟绝经的效果,没了雌激素的作用,巧囊就难以死灰复燃。术后打6针效果好过打3针,但是由于其低雌激素的副作用,会引起潮热、心烦、阴道干涩、骨质丢失等问题,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打针结束后可以更换为口服避孕药、曼月乐环等手段长期维持治疗。
4、地诺孕素
这是目前唯一专门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效孕激素。它副作用小,适合长期使用。可以用于术后预防复发和内异症疼痛的治疗。
我们对待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该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把它当成一种慢性疾病,一个长期的敌人。
无论手术与否,都要进行长期的、终生的管理。
作者:唐浩莎,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