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妇女节,祝福所有女性读者节日快乐的同时,译林君想推荐一些女性们争取权益与自由发声的故事。
去年网飞(Netflix)推出了一部剧集《难以置信(Unbelievable)》,目前在豆瓣仍维持着9.3的高分。
这部剧基于获得普利策奖的真实报道改编,讲述了一位遭遇性侵的少女被大家怀疑“捏造受害事实”,历经误解与痛苦,最终她在两位女警察的帮助下,沉冤得雪,重获新生的故事。
《难以置信》剧集海报
这部剧集的结尾虽然光明,却也不禁让我们想多问这么一句:现实中遭遇不幸的女孩们,都能够得到同性别的专业人士来救助吗?
这个问句显然牵涉太多可以深入展开的话题,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角度就是:允许更多的女性参与原本可能是男性主导的行业,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公平。
不知道大家是否爱看经典美剧《广告狂人》,是否还记得剧中呈现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复古风情。但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只有不足半数的美国女性从事有偿职业,仅占全美劳动者的三分之一。
《广告狂人》剧照
我们如今的世界,是怎样从一两代人之前的那个男性占绝对主导的情境,走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今天的呢?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越来越受关注,《因为性别》就是这样一本致力于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职业道路,展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动人作品。
他并不是一本“性别之书”,而是一本叙事类法律作品。它除了专业度,又同时拥有趣味性。序言里有一段生动的解释: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职业女性与不平等现实抗争的故事书,也是记载美国最近50多年职业女性处境逐渐改善的历史书,当然,它首先是分析美国相关立法变化、司法文化变迁的法律书。
因为性别
作者: [美]吉莉恩·托马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
译者: 李明倩
第一个故事
想与你分享的第一个故事,来自《因为性别》的第2章,故事的主人公叫布伦达·米耶斯,她对自己的职业诉求是:成为警察。
狡猾的是,虽然当时招募警察的规则里没有明确指出“只要男性”,但“最低体重160磅(约72公斤)、身高至少5.9英尺(约1.8米)”的要求,简直等于明说“不要女性”。
这样的“门槛”其实在我们日常中也会遇见,比如招聘会上有些公司会以“加班很多”“需要负重”“经常出差”“具备一定危险性”等工作特质来暗示某岗位不适合女性,从而达到拒收的目的。事实上,如果一个工作过分高危高压,那么对于男性雇员也一样形成压榨,以“保护”为名预设女性就是弱者,坐实刻板印象,已经构成了歧视。
布伦达·米耶斯为了当警察,取得了刑事司法学和心理学学位,还学会了空手道,她的所有指标可以说全部超出做警察的标准,除了性别。
米耶斯不甘心因为身高体重这样的荒诞标准被拒绝,多次沟通无果后,她勇敢提起诉讼,直指自己的宪法性权利受到侵犯,最终,法院判决米耶斯所在的亚拉巴马州在录用州警和狱警时,停止使用身高、体重要求。法院还判决公共安全部门和惩教委员会在30天内举行招聘活动,旨在鼓励女性申请州警和守卫岗位。
《难以置信》两位女警察演员(上)
与人物原型(下)
健美英气的女孩能够争取到她们的工作,那进入到生育哺乳阶段的女性是否还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呢?
法学家们借助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职场母亲在撞到著名的“玻璃天花板”之前,“母亲墙”(maternal wall)已成为她们工作道路上的一大阻碍。琼·威廉斯于2003年创造了这个词,描述了“母亲墙”包括的一系列刻板印象:当一个无子女的女人不在办公室时,人们推测她正外出办事。但如果是一个母亲不在办公室,却往往被认为是去竭力解决照顾孩子的问题了。经理和同事们可能会认为孕妇和新妈妈们在女性气质的光环下,善解人意,感情充沛,温柔体贴,无攻击性——总而言之,就是不适合工作。如果这些女性摆脱了这种气质光环,保持强硬、冷静、果断,并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同事们则可能批评她们是不称职的母亲。
第二个故事
译林君想和你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来自《因为性别》的第10章: “每个女人都应拥有安全分娩的机会”。主人公叫佩吉·扬。
这位女性从事的是如今大家都很熟悉的快递业,她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开车送包裹,一份是开车送鲜花。2006年,她怀孕了,经过休假安胎并且进入稳定期后,她和领导提出恢复正常工作。就在这时,她的领导居然要求她开出“工作能力受限”的医疗诊断,其实也就是变相地告诉她:你被开除了。而公司规章里,完全没有孕妇不能继续从事运送快递的条款,事实上她一直以来送的都是小件包裹,完全不涉及超负荷或剧烈运动。但最终,公司居然将她归为“残障”,让她进行无薪休假。
如此不合理的行为让扬找到律师,开始诉讼。可她没想到,这场诉讼之旅,一走就是将近十年。扬的案子,最终是以和解收场的,但曲折惊心的过程里,越来越多的女性乃至女性团体加入声援,大家热切的诉求,使得该案的意义远超一时一地的个人利益,变成代表一个性别的,正向的声音。
《因为性别》为我们呈现了十个案例,也致敬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屈抗争的职业女性。她们不畏艰难地提控诉,打官司,最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律胜利。这份胜利惠及到的是更多女性,而且甚至不分国界,为今时今日全球的女性都争取到了更加广阔的自由天空。只是你我在读到这本书之前,甚至完全不知道她们的姓名。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表达了对这群女性崇高的赞美:
我意识到,这些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女性还要面临一个额外的挑战:她们正在开辟崭新的法律领域。我援引她们协助创造的先例,获益良多,但在她们前往法院时,所遭遇的困境却是该法几乎尚未开始解决的问题。
在对案件胜诉的可能性如此不确定时,在一个仍对职场女性有所怀疑的文化中,提起性别歧视诉讼需要非同小可的勇气。我想去认识这些女人,讲述她们的故事。
书中还有一句话,特别动人:“正义不仅应该被实现,还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因为性别》呈现了这种“看得见”,也希望你我今后争取权益的故事能够“被看见”。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