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再次吹响!
2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区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组建的第八批513名医护人员出发驰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
2月19日,500余名医护人员组建的迄今上海最大规模援鄂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其中,就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50名医护人员。医疗队由临时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洪洋领队,全球首例H7N9患者主治医师、呼吸科副主任施劲东担任队长。
临行前的依依不舍化为深深祝福。
你在前方冲锋陷阵,我在后方备足粮草。
逆行时刻,很多感人的微光在闪耀。
▲一首《五院医护出师表》表达出征医护人员的必胜决心
夜半召集不迟疑,60分钟集结成
2月16日晚12点23分,当大部分人进入梦乡,一条召集令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群中响起“当下,需要50人驰援武汉!明早8时半需要上报名单!”大家似乎都在随时待命,1个小时,50人名单出炉!
青年誓言:
我们已长大,换我们来保护你们!
这次出征的50人医疗队,35岁及以下医务青年18人,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9岁。他们组建起“青年突击队”,重症医学科的李青青担任队长。
“2003年非典,我们还是个孩子,是你们守护我们,现在,我们已长大,换我们来保护你们!”年轻、认真、专注、勇敢,这些标签在这些“8090后”身上熠熠生辉。
去武汉,是我期待已久的事!
施劲东,因为作为全球首例H7N9主治医师而被百姓所知,1月中旬得知疫情的消息,提前结束海外进修归国抗疫。此次出征,他第一时间报名,“我回来就是要和新冠作斗争,去武汉,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
"50个人一起去,50个人一起回,一个都不能少,带着使命出征,平平安安回家。"作为医疗队队长,施劲东表示,将和其他团队密切合作,互帮互助,举众人之力,聚众人之心,全力打倒新冠病毒。
疫情结束第一件事是娶她
在临时理发室门口,站着一个高大的男生,一言不发却时刻关注着里面的一举一动,他叫朱亮,而牵动他心神的是正在剪短发的沈秀竹。他们本该在月底一同回老家,登记结婚,可因为疫情,一切都变了。“我们是同学,一起来的上海,一起在五院工作,一起报名去武汉的,没想到这次她上了,我没上……”当被问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他说“娶她!”看着爱人及腰长发变短发,他轻轻拂去碎发,“你怎样都好看,只要人平安回来就好。”
上海交通大学
三支队伍,誓师出征
2月19日,集结号再次吹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共363人驰援武汉。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已累计派出500余人医护天团,一线援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本批交大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共有156名队员,包括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管理人员将奔赴湖北一线。出征前,在市一医院副院长、本批医疗队领队刘军的带领下集体进行行前宣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本次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援鄂医疗共156人队,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为领队,由60名医生、90名护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员组成;队员年龄横跨23-59岁,平均年龄仅为33.5岁;其中党员75人,副高职称以上14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月18日上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举行,51名白衣战士在本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范小红带领下庄严宣誓,他们将出征武汉,踏上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由21名医生、30名护士组成,涵盖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学科。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范小红任六院医疗队队长,这也是六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
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做一名防疫火线上最坚强的卫士
傅小芳是附属仁济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也是此次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专家。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队伍,始终坚守在医院防控工作第一线,负责解答和现场指导全院医务人员与防护、消毒、隔离等相关的全部问题,每天连续工作14-16个小时,在春节期间也是24小时连轴转,时常每天仅能睡1-2小时。此次,她作为院感专家,与医护人员共同出征武汉,是为了能在前线给予最及时和最专业的指导,确保医疗队的队员们能够平安回家。
小夫妻推迟婚礼,双双奔赴最前线
来自附属仁济医院肝移植监护室的于景海护士和消化科的周玲亿护士是一对“90后”伉俪,他们刚领了结婚证不久,原本打算在2月29日举行婚礼。可是,当得知护理部正在选拔支援武汉的护士时,他们俩毅然推迟了婚礼,双双报名奔赴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他们表示,能够一起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任务中,并肩作战在武汉火线,这远比一场婚礼、一次蜜月更值得铭记一生。这不仅是他们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也是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中最浪漫的一笔。
家乡保卫战
对于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小华来说,驰援武汉不仅是紧急支援,更是一场守卫家乡的战役。“湖北是给予我生命的地方,我的许多朋友都在武汉生活,有些同学也参与了一线抗疫工作!我不畏惧挑战,我渴望与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同并肩作战!”陈小华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只有7个月大,他把家庭交给妻子,自己选择奋战前线。
整建制出征,打赢这一仗
“彻底战胜疫情,要求零感染。”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56人队伍的领队,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说,这是他的使命。
出发前一天的清晨,刘军接到了任务,通知他率队出征。尽管时间有点仓促,但是刘军觉得,已经准备好了。“从疫情开始,我们就始终关注着武汉前线,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派出两批医疗队,他们在那里日以继夜地奋战,身为同事,都为他们捏一把汗。自己也早已请命出战,如今使命终于来了,能为抗疫做些贡献,我感到非常光荣,这将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最后,还是要拼专业能力,当然,还需要勇气和担当。”刘军说,“这一战,一定会赢。整建制带去,整建制带回,一个都不能少。”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迅速成立50人的医疗护理团队,20名医生和30名护士以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专业为主,平均工作年限13年,医生中高级职称人员占35%,其中党员比例达到42%。他们的目的地是新冠肺炎主要收治点——武汉雷神山医院。
2月19日上午8时,医院举行出征仪式。8时30分,医护人员前往虹桥机场集合出发,驰援武汉,奔赴“决战之地”。继除夕夜和年初四,杨中心四位“花木兰”奔赴武汉之后,2月16日深夜,医院接到组队要求后便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虽然已是凌晨,微信群里的报名声仍然此起彼伏,医护人员毫不迟疑的表态令人动容。
一声号令,精锐出战,人在防线在。
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郑鹏翔,具有30年的危重症救治和管理经验,他以20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份要求担任领队,带领团队抗击新冠不辱使命。行前动员会上,他慷慨表态:“我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党培养的干部,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救死扶伤是一份光荣的使命!我会尽忠职守,带好团队,平安出征,平安返回!”
担任队长的医务部主任郭旋,有着多年临床麻醉、重症感染、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经验,他主动请缨负责团队的医疗质量、病情诊治和医政管理等工作。他深知肩上责任,不仅仅是要做好防控工作,还有现实的艰苦环境、工作压力可能导致队员们心理压力。作为队里的老大哥,将要疏解沟通,保证全员心无旁骛,确保工作顺利有序。
这次工作没有现成的成熟的流程,要在摸索中积累工作经验,要配合协助,既要灵活应对,也要保证万无一失。出发前,六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已经高效运转,制定了援鄂医疗队队员守则、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物资发放领用管理制度、驻地酒店防护管理制度等。他们会团结一致,带着大家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制定目标,计划,让工作高效、有序、安全开展,体现上海三级综合医院的治疗水平!
成立临时党支部
战斗堡垒冲锋一线
行前动员会后,附属杨浦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抗疫的前线,把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精神体现在战胜疫情的战场上。在国家有难、百姓有灾之时,他们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听党号召,救死扶伤,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
担任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是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范志敏,2003年的“非典”战役仿佛胶片,一帧帧画面从她脑海闪过,当时的她也是这样义无反顾地进入SARS隔离病房,几十个日日夜夜,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十七年后的今天,她仍然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我有经验,我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迎战,希望能为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多分担一些,把困难想的多一些,把风险想的大一些,同时督促每一位医务人员认真正确执行防护标准,让被病毒侵袭的患者可以早日康复,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
范志敏的爱人是一位人民警察,每天也同样战斗在抗疫一线。他说:“她其实是报完名才和我说的,当时心里是很担心,武汉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我不担心她的专业,但我担心她的身体。我们都在一线工作,家里也顾不上,可是无论如何,我都会全力支持她,做她最坚强的后盾,我在上海,她在武汉,共同抗击肺炎。”
家属很“淡定”: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疫情防控期间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耐力是非常重要的考验,这支医疗队中还有几个特别的身影,他们是4名“80后”“90后”的男护士。男护士拥有很好的体力和耐力,能够从事需要高度精神力和集中力的护理工作,将能够为急诊、重症监护室等病区的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这次出发的30名护理人员,85后占到73.3%,其中90后占到33.3%。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半夜接到讯息,第二天上午才跟家人报备,“家里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85后护士戴文琼说,“跟家里人告知了一下,他们表现得非常’淡定’,二话不说就开始收拾行李。”
这些充满青春热血的医务人员,也许从疫情爆发的那一刻起,就跟家人做了“冲锋陷阵”的报备,从新闻上数字不断跳动的那一天起,就和家人达成了默契“有令必出,义不容辞!”
复合型护理队伍将特色专科护理带到武汉
摆在护理部主任王静面前的是一道更加艰难的选择题,一次次送自己的战友出征,从报名、组队,到物资配备、远程指导,长长的物资清单上小到一个指甲钳,她都倾尽心力,真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她又何尝不想亲临疫区奉献智慧和汗水,但后方也是一线,在上海同样面临着繁重的防疫工作。然而这一次,她坚定地说,“我们是整建制地接管病区,那里风险更大,一切都是未知。我30个娃要出去了,我必须与他们同在!”
这次组建的护理队伍不仅有着重症、感染等护理经验,而且集合造口伤口、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心理护理、导管护理、血透护理、重症护理及康复护理的院八大专科护理人员,将在湖北进行指定治疗支援工作的同时,开展杨中心专科护理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专科、个性化的综合性护理,“这是一支复合型护理队伍,希望给湖北的患者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出发前,区卫生健康委为医院进行物资配备。护理部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并根据第一批“勇士”的经历整理出实用的经验,包括准备了专用医用敷贴保护面部皮肤,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防护镜导致的额部、鼻部和耳后的皮肤破损,从安全、生活、休息上全面保障。院感科进行“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技术培训”,为大家讲解防护注意事项,并详细解读穿脱细节,做到人人过关。社工部请来了“Tony发型师”志愿者为队员们修剪头发,为个人防护做好充分准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第七人民医院
2月19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第七人民医院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目的地—武汉!
超“豪华”阵容驰援武汉
通知来得很突然,几乎所有的队员,在睡梦中听到“去武汉”三个字立刻精神起来,每个人的决心都很坚定,当他们摁下红手印的那一刻,就随时等着出征!
这是七院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李冬梅、沈伟鸿,1月24日除夕夜出发;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黄芳、程文领,1月28日,大年初四出发;第三批援鄂医疗队:20名医生、30名护士,2月19日,今天出发!
这支50人的队伍在17日凌晨接到通知,2月17日早上8点全部组建完毕。集结了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由林研副院长带队,还有好几个主任和护士长,可谓是精兵强将云集。这样的配备比常规配备要“豪华”很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还在眼前,此刻,逆行的英雄们已经集结完毕,坚定地踏上驰援武汉的征途而在这之前,他们早已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短发是出征的标配
逆行是我们的选择
出征的队员们在出发前,都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把头发剪短。2月17日,在七院就上演了集体剪发的一幕。剪发时,爱美的姑娘们对师傅说:“剪得短点,这样去前线工作更方便,头发嘛,以后还会再长的。”
被打包的安全感
打开行李箱暖哭了
防护用品、药品、尿不湿、牙膏、洗发水、沐浴露、湿巾、暖宝宝……2月17日下午,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厅,一片忙碌景象。一箱箱专业医疗设备、一个个医护人员的行李箱,正在快速而有条不紊的打包起来。出征仪式上,不少医护人员都说,看到了医院给他们准备的物资,觉得自己的行李准备多了。“真的太贴心了!”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
2月17日,医院为援鄂医疗队举行了出征仪式。。50名援鄂队员有序上台,他们斗志昂扬、毫无畏惧。
根据市卫健委下发“关于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通知”要求,强化市七医院党员在援鄂期间集中统一管理和服务,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经七院党委研究,在出征仪式中成立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同时,医院党委书记徐玉英宣读临时党支部名单,并领读出征誓词。
“很早我就请愿出征,今天终于如愿!真的不会再有人问我,你什么时候去武汉了。”对于即将出征的重症医学科医师姚玉龙来说,这一天他期盼已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是主动请战的,“就是要兑现我的誓言,哪怕牺牲一切,也没有任何关系”。
“我未婚,没有家庭小孩的顾虑,我有兄弟姐妹,父母有人照顾。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且取得父母的同意。此次前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负我们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作为第一批早早就写下“请战书”并且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胡双双,此次的出征誓言让台下众人又红了眼眶。
“此次任务情况紧急,作为队长,同时也作为新上任的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医疗队做好支援防控工作,全力打赢疫情阻击战,50人去,50人回!”这是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林研在出征前的庄严承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逆行,是七院儿女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愿你们恪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将七院儿女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挥洒在抗疫战场。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出征的“白衣战士”!
愿这场阴霾早日散去,相信明媚的春天即将到来。
春暖花开之际,等你们平安回家!
编辑:张子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