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方志考》
张国淦 著;繁体横排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作者简介
张国淦(1876-1959),湖北蒲圻人,方志名家。清末与其弟张国溶先后成进士,一门两翰林,乡里有名。民国初年,张国淦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和农商总长多年,还做过教育总长和司法总长,是“尚书”级人物。二十年代初退出政坛,专事学术研究,是我国地方志研究的先驱者,著有我国地方志考订几百万言。张老退出政坛后,在北京居住多年,从事地方志的收集和研究。后迁居天津。为避敌伪之扰,迁居上海。20世纪五十年代初,受董必武副主席之邀,由范文澜所长聘为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专事民初政事的研究,提供北洋政府的第一手资料。
再版说明
张国淦先生的遗作《中国古方志考》,是其“中国方志考”之上编(自秦汉至元),共70余万字,收录方志2200多种,甫一出版即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而作为下编的明、清、民国部分书稿,则未能一并整理出版,更为可惜的是,有待整理的后半部书稿在文革中毁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张国淦先生早在1916年即开始撰著“中国方志考”,至1930年初具规模,此后屡有修订。1937年抗战以前,初稿数百万字已经完成,并应顾颉刚之请,在《禹贡》发表约十万字。顾氏评介道:“蒲圻张石公先生研治地理之学,发愤忘食,盖数十年如一朝,收集方舆图籍之富,甲于旧都诸藏书家。遍求各省府县古今志书而读之,并辑其佚著之散见于群籍者,以及序跋评论之属,一字之涉,咸所不遗。作《中国方志考》数百卷,与宜都杨惺吾先生之《历代舆地图》,可谓泰、华并峙者矣。”此书严守家法,用力工深,可谓集大成之作。
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处)出版了《中国古方志考》,此后屡有再版,至今仍是方志学研究的必备参考。但现在市面上已罕见其书,各高校图书馆亦珍密之,孔网价格也高,很不便使用。故我社在原版基础上加以修订,订正字词标点之误,格式体例则一仍其旧,并配以布面精装,推出再版。此次重版,不仅可光大张先生方志著作之影响,亦可方便方志及目录学者研究阅读之用,嘉惠学林。
叙 例
《中国古方志考》,为古代方志书之综合书録,其体例略仿朱彝尊《经义考》。凡属方志之书,不论存佚,概行收録。因系资料性质,故只辑录旧文,有删无改,分析论断,多出前人,编者间抒己见,则附著案语之中。
本编所録,自秦汉至元代止。首列总志,即全国性之志书。次分省排纂,省县区划,并以一九五六年为准。每省前为通志类,即全省地志,后为府县志类。缘旧有府志性质之书甚多,而现行专区区划与旧府制悬殊,不能据以编排,故于府县志之次序悉依《清史稿·地理志》排列,而将府志列于附郭县之前。旧府治今已设市者,其附郭县亦录列于市。
凡一书内容包括数省者,列入总志。包括数府者,列入省志。其包有数府而地跨两省或三省者,则据其治所或首列之府,列入所在之省。古代州郡,领域较广,列入省志尤多。又有州郡志标题虽为作者当时地名,应入府志,而内容所包,实同古代州郡地区,则据其内容排录,如北齐《赵记》、《隋志·冀州图经》并录入省志者是也。其内容无法考悉,则酌量安排,或以类相从著录之。
古今地名,最为纷歧。其变迁异同,分合废置,一代之中,辄有多次。故于每条之后,略注沿革,而以今县为准。凡一府县而有方志多种者,合并注于首条。其古地名与今略同者,则直以今县释之。至侨置州郡,则以实际所在地为准,如北魏《广州人物志》列入河南,刘宋《南徐州记》列入镇江之类是也。凡所注沿革,概以《清一统志》为据,间或参考《舆地纪胜》、《方舆纪要》及各地方志,以为补充。
凡属不传之书,于标目下注一佚字。如系现存,则注明版本,只就编者所见言之。标目之后,列举作者时代、姓名、简历。无撰人者,则借所标地名,或佚文所记事实,或来源书之年代,于成书时期作大略之推定。原书序跋及目录,于佚书,则有可考者皆录之,于现存之书,则择其有关内容及修志故实者节录之,而于著名方志则加详焉。
历代各种书目,为本编来源所自,凡元以前者,悉行甄录。首列正史艺文志,次补正史艺文志,又次历代公私书目。首条备录书名篇卷,余条相同者从略,而有互异者则仍存之。于注文考证,省去重复,择要节录。其有不能删节者,亦不嫌于并存。明以后书目,或为本条来源所自出,或有资考证,亦酌量著之。清代书目,如《四库总目》、《郑堂读书记》等论及方志内容者,尽量采录。至诸家收藏书目,只选其有关考证故实者录之。
其有据佚文著录之书,则于佚文来源书之篇卷子目,逐条备载,如《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元明《一统志》,宋元诸地方志所引者是也。然检阅未遍,缺漏尚多,不过使读者便于寻检,藉见大略而已。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通行本有目无书者,十居八九;昔年曾见一足本,本编所据者即此,惜当时未记其来源卷目,今已无从补录。他如张澍、严可均、陈运溶诸家辑本,亦皆采录。《永乐大典》昔曾辑其中方志佚文为一编,今于本编中之出自大典者,略事摘录,以资考核。
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方技、金石、艺文、灾异无不汇于一编。隋唐以前,则多分别单行,各自为书。其门类亦不过地图、山川、风土、人物、物产数种而已。本编所载,凡古代所谓郡国之书及属于方志之一体者,并加收录,截至元季,悉用此例。惟山川一类,拟另编单行,故《山海经》、《水经注》诸书,本编未载。
图经之名,昉于后汉,至唐宋遂为地方志之通称。北宋李宗谔撰《祥符图经》千五百六十六卷,乃就诸路州军府县所上图经而整齐之,编为一书,书成复颁下诸路。意其时所颁发者,某府州所得,即某府州之图经,未必各颁给全书。而各县是否同时颁给,则史无明文。更以意度之,各府县所修之图经,其原本未必皆标有本府县之地名,又据宋代书目所著录,则以州府图经为较多。今《太平寰宇记》及《舆地纪胜》所引,只泛称图经,冠有地名者甚少,而能别其为州为府为县者则尤少。今就其泛称图经者,姑以州府图经当之,并推其纂修时期,冠以当时之地名,加括号以别之。此不过借资检阅之便利而已,于实际恐难有当也。
《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所引图经,有古图经、旧图经、图经、新图经、旧图、旧经诸名,纂修时期,苦难推寻。如《寰宇记》、《纪胜》两书,于同一地名下各引旧图经,而《寰宇记》作于北宋之初,《纪胜》成于南宋之季,两书之作,相距逾二百年,则同谓之旧图经者,固不能同也。况两书作者未必直接录自图经原书,殆不免有转抄前人地志者,则所谓新旧,更无标准。唐宋图经,三年一修,当时府县虽不必尽遵其制,而名郡大县,或有数份图经,边地陋邑,或仅一份。然则份数多者,除最后一份外,皆可谓之旧,则所谓旧图经者,果何指乎。盖新旧之名,乃引用者临文所酌加,本无一定之标准。且图经乃地志之通名,则泛称图经者,在本书或名志或名记,或更有其他之名目,亦未必果名图经也。今考《寰宇记》、《纪胜》所引图经,为数至夥,颇可考见宋代方志之盛行。约略言之,《寰宇记》所引旧图经,似是唐代之书,《纪胜》所引旧图经,则系宋人所作,而两书中只称图经不标新旧者,多属宋代,可以推知也。姑就其原标新旧之目,分别排纂。至于究为一书,究为两书,谁应居前,谁应列后,则实已无从证明。不过借此可知某府县曾有地志几种见于著录而已。
历代正史艺文志及公私书目,于书名往往标题互异,篇卷不同,更有撰人纷歧,地域错互者。以致分一书为数书,分一人为两人,或并数人数书为一事。舛误附会,重复散乱,在前人已苦于董理,居今日更难于订正。凡此之类,如已见前人著录沿误已久者,虽明知二书应为一书,仍照旧并收,于案语中说明之。如《三辅耆旧传》与《京兆耆旧传》,《三辅黄图》与《西京黄图》之类是也。如未见前代著录,而为近人所分析者,则不录后出之目,如曾朴《补后汉艺文志》于《三辅耆旧传》、《京兆耆旧传》外,又新立《冯翊耆旧传》、《扶风耆旧传》两目者是也。此外如《山阳先贤传》、《徐州先贤传》诸书,皆因篇卷撰人之纷错,以致数目并列,实皆一书之传讹。本编中类此者尚多,虽曾悉心钩校,但少明证可据,疑以传疑,俟诸来者。
本编系由群书集录而成,来源不同,体裁各异,汇为一编,自难一致。今若加以整齐,则迹涉妄改,各仍其旧,则体例驳杂。惟是资料贵乎原始,窜改易于失真。故采自群书者,则依其本书,出自编者之手者,则略取划一。例如每书作者人名下,原有纂字、或撰字、著字、修字本自不同,今于出自一人之手者用纂字,出自众手者,于监修人名下用修字,作者人名下仍用纂字,借见区分划一之意。又案语中之沿革,及各条中之佚文,亦略有一致之格式,凡此皆出自编者之手者。至于作者简历,或节钞史传,或采自方志,或摘录碑铭传志,或出自人名辞典,其详略弃取之义,称名属词之法,不复划一。又书名之上,有冠以朝代者,有冠以年号者,如《元丰九域志》,则元丰两字为本书标目所固有,因《元丰九域志》外,又有《绍圣九域志》、《大观九域志》故也。如元《宿州志》、《庐州志》,则元字系修《明一统志》者所增加,因《明一统志》中所引之书,中有其他《宿州志》、《庐州志》故也。要之凡冠有朝代年号之书,殆皆出于避免混淆之意,则其余不冠者,自不必据此增加。凡此皆录自群书,各仍旧贯者。本编体例,尚有其他歧出之处,举此两端,可以类推。
本编属草于四十年前,至一九三〇年略具初稿,嗣后虽屡有修订,迄未写成定本。近年始取旧稿,重加整理,将原按朝代排纂之法,改为按省区分编,以便检阅。惟是历时既久,前后所用参考书,版本不一,其抄自私家所藏者,更无从复校。加以年老力衰,综核为难,勉成此编,定多疏谬,尚望读者,予以指正。
蒲圻张国淦识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