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再三,决定往生
文:王福遐
我的父亲王永元居士于2011年10月21日,凌晨4点07分在家中往生,享年94岁。
父亲生前曾对我说过,他身体好的话,再活十年;如果不好的话,在这一、二年中就要走的。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现在父亲真的离开了,使我无尽的遐思。
父亲为人和善,脾气温和,从不与人计较个人的得失,但是一旦遇到破坏佛法的行为,或者歪曲佛法正见的言论,父亲必然会挺身而出,不论对方的地位多高,权力有多大,名气有多响,他毫不留情。那种为法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父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为了自己的信仰——“弘法利生”而奋斗了一生。真正是为众生做牛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弘扬佛法呕心沥血。
父亲临终前已写完了《肇论》的讲稿,准备过了暑假开学后继续讲,并接着讲没有讲完的《楞严文句》,完全没有要离开的迹象。他的离开是临时决定的,因为在放假期间,他每天勇猛精进地诵《阿含部》,诵得真是废寝忘食。毕竟是94岁高龄的人了,深更半夜地诵经,偶受风寒。
在中秋节前后,腿部血脉开始不和,进而引起行动不便。其实并无大病,去医院治疗,或者多运动运动,完全是可以医治的,但是他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看我女儿照顾他很累,有些信徒来回奔波,兴师动众地为他忙碌,他于心不忍,再三考虑,决定往生。
在走前的十天左右,对来看望他的人,做最后的告别,他说:“人要看破,放下,解脱”。又说:“把佛法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哪怕是个大通家,而临终时却不能了生死,那是不解决问题的。修持还要靠自己真正的用功,靠平常的戒律,要深信因果。”
父亲临走五天前,叫大家不要再来看他了。决定后,与来学佛法的人一一挥手告别,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然后他老人家不要我们再留身边,不要念佛机,也不要别人助念,开始不进食,安详地睡了三天,没有任何痛苦的表现,也不觉得饿。
他同我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境界皆是虚妄。”在21日凌晨3点30分,要我们帮他清洗干净,在凌晨4点开始呼吸急促,4点07分停止呼吸。
我与亲戚按照佛教的规矩,不惊动他,打开空调让他静静地躺了三天半,然后送走。在殡仪馆又安放了七天。
父亲走了,他走得那样从容,那样坦率。
10月27日凌晨,李则华居士打电话给我,说他在凌晨1点55分梦见我父亲,法相庄严非凡,满面笑容,身体有整个宇宙那么大,下面是四色莲花,分别为青、黄、赤、白,托体莲花下面是黄金色的彩云。李居士还说,相比之下他自己很小很小。
李则华居士醒来立即记下时间,他说梦境是清清楚楚的,我父亲四色莲花是大菩萨的品位,因此他一清早打电话给我,要我不用太难过了。李居士是我在玉佛寺设摊的时候认识的,通过谈话觉得他有善根,因此介绍他认识我父亲。李居士皈依三宝后,戒掉烟酒,不打妄语。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父亲生前一直对我说,走时如脑子清楚,意不颠倒,知道念佛,不会到不好的地方去。因此父亲确实是按佛的教导修持而到达了彼岸,他往生了极乐。
11月1日父亲火化后,眼睛旁边有三朵绿色的舍利花,全体有无数的舍利花,证明了他的修持、戒律、道德、学问与修养,那将是永恒的,永远留在了我的心田。
敬爱的父亲,您的榜样就是我的力量,我的晚年就是学佛、念佛、诵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王永元佛学著作集》,一百余万字,是上海著名佛教居士王永元的著述、文章总集。全书分为七大部分:
(1)释经,包括《金刚经》《楞严经》《阿弥陀经》《楞伽经》。
(2)释论,涉及印度佛教性相二宗的重要论典,如《中论》《唯识三十颂》《大乘起信论》等,以及中国佛教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著,如《肇论》《华严金师子章》《教观纲宗》《天台宗传佛心印记》《弥陀要解》等。
(3)序跋,主要是为印行流通各种佛教典籍所撰写的序与跋。
(4)心语,以札记形式重点讨论学佛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附以《意理十八图》,表现佛教中的核心义理。
(5)论说,收入各类文章共计百余篇,内容涉及人物考察、经典介绍、著述考辨、法义辨析、书信往来、实践法门的提示等。
(6)评议,对人间佛教、佛经会集等进行评论。
作者简介:
王永元,江苏常熟人,著名佛教居士,曾任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教师。王老仅受过三年私塾教育。后任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妙真法师文书,协助处理各项事务。20世纪40至50年代,在上海参与《弘化月刊》的编辑工作。60年代,曾协助时任上海佛教协会会长持松法师、副会长苇舫法师参与《辞海》佛教词条的编写工作。1985年经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选为佛教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从事宗教工作三十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1-1995年,参与《上海宗教志·佛教篇》主要内容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著有《净土文十八篇》《中论五百偈简释》《天台宗纲要》《开启智慧之门》等,曾以钝根凡夫、阿痴、同尘等笔名在《弘化月刊》《法音》《上海佛教》等发表文章上百篇,并且常年坚持宣讲佛教经论著作。
王永元居士与整理者李舜德居士合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